杜甫最著名10首诗
  杜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1500首之多。他的诗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风格沉郁顿挫,充满儒家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诗史”。
  为了便于好友们的了解,笔者精心选取了诗圣十首著名的诗,这些诗里有最喜悦的消息、最悲惨的老妇人、最明的月亮、最美的曲子、最有谋略的战术等等,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诗圣杜甫诗中的十个之最吧:
  一、最喜悦的消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宝应元年(762年)的十月,唐代宗李豫继位,他大胆启用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这年的冬季,唐军在仆固怀恩的指挥下,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和开封等地,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广德元年(763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他走投无路,被迫自缢身亡,他的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归顺朝廷,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彻底结束。
  这年的春天,正在梓州(今四川绵阳市)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不禁手舞足蹈、惊喜欲狂,他以饱含激·情的笔墨,痛快淋漓地写下这首诗,抒发了他无比喜悦的兴奋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是饱经战乱的杜甫所听到的最喜悦的消息,所以他才喜极而泣。
  二、最悲惨的老妇人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九月至次年的三月,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领各部唐军共20万围攻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安庆绪部,胜利在望。
  第二年春天,史思明派来了援军,形势顿时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军溃退至河阳(今河南孟州)李光弼退守太原,其余节度使各回本镇,史思明重新占领了洛阳。
  为了补充兵力,各个节度使派人四处抓壮丁。这年的春天,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赶往华州任所。在从新安县西行的途中,他投宿于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首诗。
  杜甫通过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事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圣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是一位最悲惨的老妇人,她的三个儿子参加了邺城之战,
两个儿子已经战死,老妇人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再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服兵役去了。
  三、最明的月亮
  《月夜忆舍弟》
杜甫的诗歌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南、河北、山东地区都处于战乱之中。杜颖、杜观、杜丰和杜占是杜甫的四个弟弟,他们都分散居住在这一带,而杜甫却远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
  由于战事阻隔,兄弟之间杳无音信,这引起杜甫强烈的担忧,他写下这首手足情深之歌,抒发了在兵荒马乱时期,杜甫作为兄长对弟弟们的一片关爱、忧虑与思念之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月亮是最明的月亮,一轮明月引出了杜甫的思乡怀亲之情,他是多么想和兄弟们团聚在故乡啊!
  四、最羞涩的空囊
  《空囊》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
  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
  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