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郝宁伟
摘 要:《忆秦娥·娄山关》是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之后,根据自己经历战争时的所思所感,以及战后对于革命未来的美好期望而创作出来的,后经过作曲家田丰的艺术加工,将这首诗词创作成为一首混声的合唱曲,该合唱曲实现了词、曲、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完美结合诗词与声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此本文根据该词、曲的创作内涵,演唱特等,结合自己的合唱经验,从创作和演唱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希望以此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并喜爱上他它。
关键词:《忆秦娥·娄山关》;合唱曲;创作分析;演唱分析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郝宁伟(1975-),男,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引 言一生中创作了近百首诗词篇幅,其中《忆秦娥·娄山关》便是在众多诗词中质量上乘的一篇,这首诗词很是受大众的喜欢,整体给人一种大气磅礴,荡气回肠的感觉。整首诗仅仅用了四句话就把娄山关胜利之情表达出来,更是描绘了当时的悲壮场面,再加上作曲家田丰的艺术处理,对该诗词进行了深度加工,加深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尤其是合唱中,更是可以感受到那种一代伟人的磅礴心胸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忆秦娥·娄山关》概述《忆秦娥·娄山关》创作于1935年,诗词创造以描写场景,突出战争的悲壮,更是表达出对胜利的喜悦之情,这次战役的取胜是红军长征中的首次胜利,对于革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的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后来成为的经典诗词之一。有一次,在暮年之时,他坐在躺椅上,面对着窗外,眼睛看着夕阳,在哼着小曲,此时他的女儿便走上去了,此时的他看着窗外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战争肆意的年代,此时他有感而发的又把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忆秦娥·娄山关》背诵了一遍,然后又给予他的女儿讲起了那段峥嵘岁月。小女儿听得如痴如醉,不停的询问当时的情况,而主席则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给她讲解,直到女儿听着听着就睡着。1971年,我国的作曲家田丰,前前后后将同志的五首诗词都改编成为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也是其中之一。在作曲中,作者借鉴了京剧融合了西方调式,将原词磅礴的气势和大气的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词曲一体交辉相应。迄今为止,该作品从问世至今,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了,但是在各大舞台仍然得到了传唱,在中国合唱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二、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创作分析(一)创作背景
1935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里,红军进行了重大的变革,这个变革也给未来红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那便是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会议里确定了为中央领导人,并且纠正了之前的错误思想,把红军带到了正取的发展道路上。此时此刻也是红军处于最危险的时刻,这时候的临危受命,肩负起历史
的使命。1月,红军第一次度过赤水河后,便从这里开始北渡长江,在这个时候遭遇到了川军的阻击,面对这种情况由当时刚刚组建的军委班子,、周恩来、王稼祥等人,当机立断,指挥各军团避实就虚,摆脱了川军,进入云南省威信县的扎西地区。2月25日凌晨,红军在红花园处与黔军相遇,在遭遇战中给黔军重创,黔军一度溃败逃离,仅守关口不出,此时红军在关口处发动猛烈的进攻,并于傍晚时分结束战斗,顺利拿下雄关,给予大部队通过打通了重要的环节。由于这场战争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在对于红军气势上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激发了红军对于革命胜利的意义,更是在战争中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励着每一个革命战士在战斗中浴火重生,战争的胜利也打响了革命前进的号子,尤其是让敌人看到我红
军的顽强意志,更是看到红军那种不怕死、不怕累,更是不怕牺牲,敢于牺牲,敢于赴死的精神,更是从作战的指挥中看出当时的有着非常伟大的战略目光,更是战争中发现了红军很多具有潜质的战士,这些战士后来都走在了革命的前言,而的伟大还有很多之处,如漂亮的指挥能力,还有在敌人炮火下那种敢于带
76
音乐表演
领革命战士奔赴革命的精神,其实这些情感与特质,在的《忆秦娥·娄山关》创作中都是有表达出来的,这里一方面明写了革命的战争的悲壮,还在暗写了敌人的脆弱,更是凸显了指挥官们的英勇神武,而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更是有着滂湃的情感注入,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诗词中有着特别多描写大场面的词句。总之,娄山关会战的胜利来之不易,这首词是后来追写的,经过作曲家陆祖龙的谱曲之后,这首诗词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让它的音乐形态更为明显,该曲结构严谨,旋律舒展,节奏变化较为丰富,再加上宽广的音域和多变的力度,对歌词起到了更好的渲染作用和表现作用,让其成为艺术内涵丰富而又极具魅力的艺术歌曲。(二)歌词分析有很多作曲家是以此为基础,进行歌曲和合唱作品的创作的,这些乐曲的创作技巧十分精湛、思想情感也较为深沉,体现诗词的内涵,展现声乐的魅力。的这首诗既慷慨悲烈,又雄沉壮阔。在诗词的上半部分,描写了红军进军娄山关途中的情景,下半部分,描写的是红军跨越娄山关,进军遵义的情景。整首诗歌给我们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我们能够感受到激战后遍地血流成河,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有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场景和夕阳中国旗飘扬的场景,油然而生的敬意和豪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战场上响彻的战鼓,是战
场上飘扬的红旗,让我们不断向前前进。整个诗词中,通过作者的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战斗画面图。整首词分为上和下两阙,上阙里,作者描写了长空、大雁、霜晨和冷月、西风,勾勒了一幅悲壮的画面,“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由写景到写人,写出了红军冬日夜行的艰难。下阕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词告诉我们雄关像钢铁一样难以逾越,我们要有从头开始的勇气和信心,坚信最后的胜利。诗中最后一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由人到景,晚霞如血,染红了整个天际,给人一种苍凉悲壮之感,也是诗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三)音乐分析该曲中总共有188个小节,所有小节采用的是带前奏和间奏的单二部曲式。具体来讲“1-45节为篇幅较长的前奏部分,而这一前奏又可分为三部分,1-7小节呈现出来多层次,多速度和多力度的变化比较明显,戏剧彩鲜明;8-26节为第二部分,这部分以抒情为主,使用转调后,向上模进到高音区,然后运用分裂的手法对结构进行细碎化处理,最后通过高低声部反向进行,迎来一个合唱前的小高潮。合唱部分A 段,也是分为两部分。46-74小节为第一部分,这部分首句,用齐唱的方式来表现和诠释“西风烈”主题,然后通过速度和隐去变化极大的过门,实现向G 大调的转变,在结构上,采用拖腔方法进行扩充,自然而然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主要是四部和声性的写法为主。95-113属于间奏部分,虽然篇幅较短,但是却备受作者重视,并且在配器和弦连接上,作者也费了不少的心思,这部分是用京剧唱腔来模仿“喇叭声咽”,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和弦来完成转调,在配器中,也先后使用了定音鼓和加弱音器的小号,充分发挥了间奏的作用,而且强化了整首歌曲的风格。合唱B 段,也是分为两部分的。113-149小节里,为了表现“雄关漫道”的主题,采用了进行曲的风格,结合四个依次出现的声部,加入《国际歌》素材,
实现伴奏和主旋律声部的自然衔接,结尾处“重头越”得到重复,具有较强的总结性彩。在歌曲最后一句,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是作者重复了三遍,再使用女生混声的声部排列手法,让每一次重复都有所区别,经过这
样层层推进之后,在不断上行的主和弦分解中缓缓结束。通过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作品创作是比较宏大的,但是也没有忽视细节,充分展现了原词的特,而且作为合唱曲来讲,也是极为成功的,自问世一直被传唱至今。三、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的演唱分析(一)整体演唱分析演唱者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是对作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相同的歌曲,会因为不同演唱者的经验和经历,以及他们不同的社会阅历等领域的差异而产生的对作品含义理解的差异,从而造成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那么就会达到很好的演唱效果,可以震撼人心。演唱者所使用的乐谱,其实只是作品中的一部分,是作品的一个解读渠道和表现形式。演唱者要对作品所蕴含的内容和深意,通过曲谱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和挖掘,才可以达到较好的二度创作效果。所谓文本分析,指的是演唱者对于作品作者的个人信息和作品创作背景,创作风格等基本信息的认知。音乐分析,则是包含着对作品的曲式、调式、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认知,并且在
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初步演唱。作曲者在进行创作之后,要对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按照作品架构,逐字逐句进行分析,并归纳出演唱的重难点。由此可见,在演唱之前,我们必须是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行,如果是准备不充分,就很容易造成整个过程不连贯,造成南辕北辙的局面。每首声乐作品都有自己特有的情
景和内容,对于演唱者们来讲,要用音乐的方式对这些作品内容进行再现,让聆听的观众,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很多时候,有些作品比较特殊,有些作品中的内容是演唱者没有听过也没有见过的,所以就需要演唱者运用自己的
7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 04想象,并且将自己的想象通过演唱诠释和表现出来,让观众们能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就这首曲子来讲,演唱者可结合图片、视频和文字,对娄山关的地形有一个大致想象,这里地势险要,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长征路上的第一次大捷,其次,要结合本曲中的歌词,比如说清晨,漫天寒霜,西风猛烈,晓月依然挂在天边,大雁叫声阵阵等,对歌词的已经进行想象,最后,还要把自己当作作品的主人公,对人物进行想象,想想自己作为红军中一份子,此时的所思所想和心情,这样,整个演唱才能够具有情感,才能够震撼人心。对于演唱者来说,演奏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注意演奏节奏、演奏旋律和演唱力度,而且还要配合得体合理的肢体语言,创造出形神兼备的演唱效果。详细来说,就是创造出形体、眼神和表情综合为一体的演唱效果。在形体上,对演唱者的站姿和整体气场有要求,合唱就要有合唱的气势和整齐划一的动作,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说在唱到“从头越”的时候,要求眼神能够坚定自信,用眼神传达出情感和思想;在表情上,要做到演唱者的面部表情和形态、眼神能够协调
一致,而且和歌唱的内容变化要紧密结合,唱到什么内容的时候,对应合适的表情,既不能保持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样的面瘫脸,又不能装腔作势,过分夸张,要合理利用肢体语言,给人一种表里如一,准确自然不做作之感。(二)局部演唱分析该合唱曲的篇幅较短,整个歌词部分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十字,但是字字都很精妙,所以我们在对作品进行整体分析的时候,还应当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比如说在前奏的时候,合唱队要将状态迅速调整好,将自己融入到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歌曲中第一句“西风烈”,字头“西”要坚定有力,声音保持高位置并且靠前。中间“风”字,是后半拍附点十六分音符,可以一带而过,“烈”字位于尾部没在演唱时候要注意保持时值的准确性,而且要唱出一种比较悲壮的气势感。第二句“霜晨月”演唱过程中,应当减小音量,同时调整音,让音变得更淡更柔,从而获得对比性效果,丰富演唱彩。“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一句的戏剧性极强,前一句比较钢劲有力,后一句就是马上慢下来,多以这个时候的气息处理和咬字吐字就尤为重要,要能够准确地唱出这种变化,特别是“喇叭声咽”是男声声部演唱中的难点,在练习中应当重点关注。进行a’部分演唱时候,整体气势上应当比A 部分要强,速度上也可以稍微加快一些。高音演唱的时候,要做到干净利落,亮而不炸。时值上,也要做到准确无误。B 段的曲调就比较简单了,不能太跳跃,整体气势上还是应当以雄壮为主,因此,对于乐队指挥的要求较高。要求乐队指挥不能够面面俱到,只需要给合唱队员们一些情绪上的提示就行,而且要学会对队员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知道他们唱出前后的变化感。在演唱“从头越”的时候,要将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在音量和气势上达到最强,在最后一部分中,第二个“从头越”是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而且还可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既要将这个高潮充分表现出来,又要有所保留,为接
下来的演唱做准备。最后一句“残阳如血”,要注意音量的控制,通过渐慢和渐弱的声线,来诠释思绪的延伸,达到一种声断意不断
的演唱效果。结 语《忆秦娥·娄山关》在作曲上,作曲家多次对我国的戏曲音乐特进行了借鉴,同时也融入了一些西方元素,实现诗词和歌曲的完美结合和统一。这首合唱曲不管是前奏,还是间奏和合唱,各部分的调式调性布局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力度和速度等表情符号的安排也始终随该词的情绪发展而变化。创作手法上,主复调合唱创作手法的应用最广,曲式安排上,结合词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唱队声部体现出来,还有音乐形象塑造所使用的钢琴部分,这部分与整个唱队相得益彰,配合十分和谐,将这首词的意境更好的诠释出来了,同时也描绘出了同志的雄才伟略,是我国经典合唱
作品中比较有名的,也是一直被传唱的。■参考文献[1] 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2] 李新魁.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3] 余珍.浅析诗词歌曲——以《忆秦娥·娄
山关》为例[J].音乐时空,2014,(20).
[4] 李维勃.西洋声乐发展概略[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9.[5] 罗宪君,李滨荪,徐朗.声乐曲选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6] 陆晓燕.混声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解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
009,(05).[7]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8] 赵越胜.天使之声——杨鸿年指挥艺术浅议[J].人民音乐,2018,(04).[9] 李昊.韩贵森童声民歌合唱作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