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课改⼯作计划
⼯作计划是对⼀定时期的⼯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作中都制定⼯作计划,⼯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且有范围⼤⼩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较长远、宏⼤的为“规划”,⽐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较繁杂、全⾯的为“⽅案”,⽐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较深⼊、细致的为“计划”,⽐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论何种称谓,这些都是计划的范畴。
⼩学课改⼯作计划1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适应课堂改⾰的要求,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为,在课堂教学改⾰的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步推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特制订以下计划。
  ⼀、指导思想:
  以教育的“三个⾯向”为指针,以新⼀轮的课程改⾰为契机,以我校师资和学⽣实际为出发点,全⾯实施素质教育,进⼀步提⾼教师的教学教研⽔平,培养学⽣的计算能⼒、思维能⼒、操作能⼒、应⽤能⼒和空间观念,使学⽣学会学习,从⽽全⾯提⾼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任务和⽬标: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全⾯落实素质教育。
  2、积极探索使⽤新的教学⽅法,渗透新课程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全⾯改⾰。
  4、加强对学⽣的管理,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学⽣的数学能⼒和学习习惯。
  5、全⾯推⼴互助教学模式和⼩组合作学习模式。
  6、加⼤教育科研⼒度,全⾯提⾼教师的科研⽔平,实现⼈⼈有课题,⼈⼈有研究,⼈⼈出成果。
  ⼆、深化课堂教学改⾰的措施:
  1. 借鉴较好的教学模式。深⼊学习有关课改的⼀些做法和“⽣本教学”的教学案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改教学教研经验交流、案例研究、专题研讨、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胆尝试课堂教学改⾰。
  2. 充分备课、精⼼上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了解学⽣,精⼼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上课前要对教材知识点、难点突破⽅法、学法、教学程序、训练习题等充分内化,准备好⼩⿊板、教学⽤具或仪器等。在课堂上要机智灵活,突出重点,精讲少讲,学⽣多动。
  3. 认真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挖掘
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式的改变和学⽣学习⽅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 积极探索研究实施⼩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
  运⽤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探索与⼩学数学课程改⾰相适应的教学新⽅式,新⽅法。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5. 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所⽤。
  继续参加 “上课、观课、议课、思课”活动,促进教学⽔平提⾼,同学科、跨年级互相听课与交流,⾃觉进⾏教学反思,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 6.改进教法,提倡探究性教学。
  “授⼈以渔”的思想早已为⼈所知,但真正落实到教育中并⾮易事。新教材中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多给学⽣提供合作、讨论和⾃我展⽰的机会,可采⽤⼩组学习形式。数学活动课多给学⽣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学⽣去商场、银⾏、野外等地⽅实地考察⼀些⽣产、⽣活中应⽤数学的例⼦。
  7.进⾏阶段性的单元考,要加⼊适量的开放性试题,了解学⽣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发展⽔平,⿎励学⽣在学习上互相竞争。期末做好实施新课标、改⾰学科教学的总结、汇报⼯作.
  8.改变学习习惯和学习⽅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到具体的能⼒层⾯可以概括为:有⼀⼿好字,有⼀⼝好话,有⼀篇好⽂章,有⼀个好的思维习惯。本
学期要根据班级学⽣实际及学科特点,共同制定出学⽣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措施计划,进⽽形成阶段性重点培养⽬标。可利⽤晨读时间进⾏诵读习惯的培养,利⽤中午时间进⾏阅读、写字等⽅⾯的习惯培养,每个学⽣都能拥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9.继续构建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本学期我还将继续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学⽣成长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加强多元化全⽅位的评价尝试,更多的发现学⽣⾝上的闪光点,建⽴教师学习成长记录袋,开展教师教学业绩评定,把⾃我评价、同⾏评价、学⽣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
  ⼀分耕耘,⼀分收获。师⽣共同努⼒,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为实现全校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奋⽃。
⼩学课改⼯作计划2
  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提升我校素质教育⽔平,进⼀步提⾼⼴⼤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实施“⾃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期课改⼯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为,提⾼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合理利⽤“⽬标设置、独⽴预习、互动展⽰、点拨指导、评价激励、检测反馈、复习拓展”等基本教学要素,重点思考学⽣学习活动和教师的引导活动,发挥学⽣的主体作⽤,把学习主动权和课堂还给学⽣,教会学⽣学习。关注学⽣的⽣命成长,关注学⽣⽣活质量,关注学⽣素养提⾼,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学校⽴德树⼈的本质⽬标。
  ⼆、课改⽬标
  实现教学⽅式和学习⽅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学校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能适应课堂教学改⾰,主动实施与新课堂相适应的教学⾏为。让每⼀位学⽣都体会到新课堂带给他的幸福,让思想与灵魂中注⼊⽣命的⼒量,让学校⽣活促进学⽣素养提升,让每⼀位学⽣都⾃信地⾛出学校。基本实现有效教学⽬标,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具体⽬标:
  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跳出“学科本位”,站在学⽣⽣命整体⽣成的⾼度进⾏“综合性教学”,真正为了学⽣的发展,⼀切可以利⽤的因素都进⼊教师的“课程视野”和“资源意识”,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
  3、加强课程内容与学⽣⽣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让学⽣的⽣活世界成为学习的有效背景。教学中,着眼于学⽣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成新知与能⼒,尊重每⼀个学⽣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4、教师教学⾏为⽬标
  (1)教师由“教教材”变为“⽤教材导”,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培养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获取新知识的能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学⽣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式,确⽴学⽣的主体地位,把学⽣学习过程转变成学⽣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2)不再在课中“⼀讲到底”或“以讲为主”,⽽让学⽣主动参与学习。努⼒让学⽣体验着学习知识,不再
让他们承受太多
的“记忆之苦”。教学实现呈现⽅式、互动⽅式的变⾰,让学⽣在活动化的课堂中学习。
  (3)确⽴学⽣⾃主学习的理念,努⼒尝试着让他⾃主学习。在课内外教学中适时地组织学⽣合作探究学习,并使之达
到“有效性”的程度。能够熟练地营造情景,引领学⽣积极探究学习。
  (4)学⽣完全成为学习的主⼈。能够完全熟练地通过机制运⾏,实现学⽣体协作下的⾃主学习。充分关注每⼀个学⽣个性化的学习。做到通过创新性学习让学⽣创造⼒得到充分的培育。
  5、建⽴⼀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发展、教师提⾼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让精细管理、校园特⾊⽂化、课堂教学改⾰及校本课程开发有机整合,打造特⾊品牌学校。
  三、课改原则
  课改必须务实,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为主体,坚持先学后教、⾃学领先、不会才教、以教导学的原则,彻底改
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教学中,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班级的情况来开展,但是,不管怎么改,都必须留给学⽣⾃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时间,切忌⾛过场和搞形式化的做法。
  四、实验内容
  (⼀)导学案的编制和预习指导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四)学习共同体建设——合作型学习⼩组建设
  (五)探索并形成课堂教学模式
  五、实施策略
  (⼀)理论指导
  课堂改⾰必须要有理论⽀撑,学校每⽉开展1次的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师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素质。
  (⼆)学习借鉴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各类课改活动,让教师们课改能⼒在学习交流中得到提升。
  (三)做好课改筹备⼯作。
  1、进⼀步完善我校课改组织机构,成⽴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组。
  2、组织开展课改⼯作专题线管⼯作,通过上⽰范、研讨课以及集体讨论研讨等形式开展。
  3、开好课改⼯作全校启动会、学⽣和家长动员会,⼒争取得学⽣及家长的全⼒配合和⽀持。
  4、抓好班级⼩组建设和管理.
  要求各班必须对学⽣进⾏了分组,选出组长,定出了⼩组组名和⼝号,在⼩组内建⽴⼀对⼀的学困⽣结对帮扶,解决学困⽣的帮扶转化⼯作。
  ⼩组内实⾏⼩组管理,对学⽣进⾏分⼯,并明确职责,做到⼈⼈参与,⼈⼈有职务,⼈⼈有职责,学⽣管理学⽣。
  建⽴班级⼩组激励评价考核机制,要求学⽣每次都对上台进⾏交流展⽰的⼩组进⾏评分,每周都对各
⼩组进⾏考核,对表现优异的⼩组进⾏奖励。通过这种⽅式来激励学⽣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五)课改模式
  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引导、指导、疏导和辅导作⽤,以学⽣“⾃主学习”为根本,以学⽣的“交流展⽰”为动⼒。以“评价拓展”为⼿段,达到学⽣综合素质的全⾯提⾼。
  (六)实施要求:
  对教师要求:
  1、积极运⽤现代化教育技术,探索实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法与途径。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当的运⽤信息技术⽀持课堂教学,提⾼课堂教学效益,不要为⽤⽽⽤。
  2、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新思路,在原有教案基础上设计更能促进学⽣⾃主学习与分层提⾼的导学案。精细管理、认真研究、多⽅学习,促进课程改⾰实现结构模式⼤转变。
  3、加强对学⽣的引导、指导、疏导和辅导,尤其是对后进⽣要建⽴⼀对⼀的帮扶措施,以确保学⽣在课堂上能够⾃主学习、⾼效学习。
  教学过程要求(⾃主学习、交流展⽰评价、评价拓展):
  (1)⾃主学习(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
  教师要在课前制定预学案并下发给学⽣,在预学案中要①确⽴学习⽬标②明确重难点,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预习的明确的要求和前置练习题,确保学⽣在课前已经对所学内容进⾏充分的预习和准备⼯作,这是上好课改课的基本保障。
  预学案可以在课前⼀天抄写在⿊板上,让学⽣抄写下来并通过⾃学和⼩组合作去完成。
  课中预习:
  预习的主要形式:①⼩组内学⽣⾃学,互学,讨论,②教师指导点拨。
  预习的主要⽅法:
  1、教师创设情境,导⼊所学习的内容。
  2、教师再次出⽰本节课的学习⽬标要求
3、学⽣根据教师提供的⽬标要求和预先发的预学案进⾏⼩组⾃学互学和讨论。
4、期间由学习⼩组长组织本组学⽣⾃学教材,整理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开始讨论交流;
  5、教师深⼊学⽣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和学⽣共同完成学习⽬标和重难点;
  6、发挥⼩组、对⼦作⽤,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7、学⽣分头准备,完成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学习⽬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
  8、⽼师检查、了解学⽣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
  9、师⽣共同确定各⼩组展⽰内容,作好展⽰准备。
  (2)交流展⽰环节:
  展⽰的主要任务:
  ①展⽰交流预习初步成果,②巩固深化学习⽬标,③共享学习成果。
  展⽰的主要形式:
  ①教师引导、点拨,②学⽣板演、讲解
  展⽰的主要⽅法:
  ①设定情境,激发兴趣,时间是1-3分钟。
  ②各⼩组开始进⾏展⽰,分组进⾏板演、讲解。
  ③展⽰中教师予以引导、点拨;
  ④师⽣共同对展⽰内容进⾏质疑、评价。
  (3)评价拓展环节:
  评价拓展的主要任务:
  ①、对学⽣的交流展⽰进⾏积极有效的评价,激发学⽣兴趣,对学习知识进⾏查漏补缺。
  ②、对教学内容进⾏反思和总结,
  ③、对预设的学习⽬标进⾏回归性检测(可制定检测案让学⽣练习巩固),
  ④、对学困⽣进⾏查缺补漏,对优秀⽣进⾏知识拓展。
  评价拓展的主要形式:
  ①、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②、课堂练习,学⽣独⽴或者共同讨论完成检测案
  ③、试卷测试,
  ④、辅导答疑,
  ⑤互学互教
  评价拓展的主要⽅法:
  ①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②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完成检测案等⽅法组织实施;
  ③查缺补漏。对学困⽣可以进⾏互学互教、⽣⽣互动、分层训
  练等⼿段进⾏组织;
  ④知识拓展。对学优⽣进⾏知识拓展、深化。
  六、制定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建⽴听、评课及公开⽰范课制度。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必须上⼀节以上公开⽰范课,⽽且必须听课15节以上。学校负责⼈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必须有听课(含评议)记录。
  七、⼯作安排:
  1、课改领导组部署本学期课改⼯作,确定⼯作重点;
  2、制订课程改⾰实验⼯作计划;
  3、组织有关⽼师参加⾳、体、美、科学、品德与⽣活等学科培训;
  4、各教研组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
  5、召开课改教师会议;
⼩学课改⼯作计划3
  课改是教育教学改⾰⼀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学期我校将进⼀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件精神,根据20xx年东⽅市基础教育课程改⾰⼯作会议精神,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组织各类宣传、研讨、评⽐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改⾰热情,及时进⾏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稳步推进各项⼯作。
  ⼀、加强领导,强化意识
  为了能把课改⼯作落到实处,我校成⽴了课改领导⼩组,直接参与课改,加强领导和管理。这学期,我校建⽴了专⼈负责制度,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室组成三级管理⽹络,把本校的课改⼯作抓实抓好。⼤⼒宣传和组织学习,不断强化全体⽼师⾃觉进⾏教学改⾰的意识,并改变⾃⼰的教学⾏为。让⽼师们明确⾃⼰的职责,明确肩负的重任,做到与课改同⾏,与学⽣、学校同发展,与时代同前进。
  ⼆、认真组织培训学习
  课改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观念更新的途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复习巩固《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新课程怎样教》等有关内容。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促使教师对以往的教学⾏为进⾏反思,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为进⾏对⽐,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课堂教学⾏为。
  三、坚持制度,狠抓落实
  建⽴⼀整套切实可⾏的管理制度是课改顺利进⾏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坚持⼀些⾏之有效的课改⼯作制度。
  (1)例会制度。学校课改领导⼩组组织协调本校各⽅⾯的⼒量,努⼒营造课改的浓厚氛围,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组织。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每⽉召开⼯作会议,沟通教师与领导组之间的联系,了解各学科近阶段的课改情况,总结课改的经验、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意见,部署下阶段⼯作。
  (2)研讨制度。每个周⼀和周⼆下五第三节课各年级语、数学科组继续开展集体规范备课,集体规范备课的形式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通过集体备课,提⾼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提⾼备课的质量,从⽽提⾼课堂教学的实效。继续开展教研活动,开课、研讨、⽰范,座谈、交流、反馈,⼒求形式多样、⽣动活泼,帮助教师建⽴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观。
  (3)奖励制度。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活动(校内的和上级组织的),对课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或先进学科组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课堂,打造精彩
  课堂教学改⾰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学⽅式和学⽣学习⽅式的转变速度和程度。本学期我们仍然要把⼯作重点放在改⾰课堂教学上。加强随堂听课,为提⾼全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