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于心,言于声,溢于表
作者:苏敏连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22
        一、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心理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朗读是把文章(或词语,句子)念出声来,将诉诸于视觉的文字转化成有声的语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声音比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器官的积极性。
        一是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低年级儿童由于内部语言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
        二是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儿童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地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见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
        三是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默读由于只有——五彩池一条通路,而朗读有————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综上所述,注意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是阅读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进行朗读指导时必须把握的几个要点
        1.朗读要注意张扬个性
        我记得我曾经在上《五彩池》这一课时,我把五彩池的颜及形状这一段分析完后。我并没有以优秀生或是自己的范读为标准,而是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方式读出各自对这段文字的体会。可以是惊奇的,也可以是慢慢儿欣赏的,更可以模仿导游介绍景点时的方式朗读……这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孩子们读得特别的投入,读得特别的愉快轻松,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充分保障了个体感受的淋漓尽致地张扬。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个带有浓厚主观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各尽所能,在朗读中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与人分享,互相启发,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