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认识自然灾害教案
通过影视、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六年级下册综合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该怎么做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教学目的:
1、让学生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
2、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损失。
3、通过读新闻、模拟表演、交通安全知识抢答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
4、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规则,知道发生火灾后应该怎样做,平时注意怎样预防火灾。
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消防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消防知识。
教学过程:
一、发生自然灾害时的自救自护
1、生活中都有哪些自然灾害
学生讨论、交流。
如:地震、雷雨、冰雹、滑坡、泥石流、落水、火灾等。
2、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时应该怎么做
学会小组先讨论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交流:
(1)不惊慌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
(2)要迅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
(3)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安全疏散。
模拟演示。
二、消防安全教育
1、发生火灾时怎么办
(1)看火灾资料片。
(2)讨论交流。
(3)模拟演示练习
(4)主持小结: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火。
但是火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就会发生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防安全的有关知识。
2.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1)火灾的预防包括哪些
(2)易燃物品应该怎样放置
(3)平时用电炉取暖对不对
有什么影响
(4)蜡烛为什么要及时熄灭
(5)年龄小的同学为什么不能自己燃放鞭炮
(6)发生火灾时,要拨打什么报警电话
并且要说清楚什么
(7)小学生能不能参加灭火行动
(8)从失火的楼房内怎样逃离危险
3、看模拟表演,议一议:
(1)表演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路上同小伙伴一起到山上玩火
(2)议一议:
①表演中的小朋友违反了什么规定
②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谈心得体会。
4、模拟练习:
集体演示当在参加集体活动时意外发生火灾应该怎样做…
5、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
消防知识我们一定要牢记,平时预防为主,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三、发生其余的自然灾害时该怎么做
交流讨论。
1、演图片,错误。
2、如何向家人或好朋友作宣传。
3、小结:要学习自救互救知识,科学救人。
小班教案《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多姿多彩的植物,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认识各种植物的结构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我们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课本在驱动页之后是参观植物园。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有植物园,但植物相对不多我们改为观看录像进行考察和实地考察相结合,以录像考察为主。
活动2给植物分类,我们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删去了一些当地不常见的植物种类,增添了家庭和野外常见的植物种类。
下面就本节课的几个方面做一个反思
深入自然,开放课堂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所以,科学学习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接触第一性材料。
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活体和看标本、挂图和视频材料结合。
我们的设想是半开放课堂,课前让学生走出教室,深入自然,通过亲身经历去获取科学知识,去体验科学、感受科学、理解科学,同时让孩子们受到大自然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我们就对当地的一些植物作了调查。
对一些不太清楚的植物我们还查了资料,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选择了一个山坳作为录像的内容。
因为这里植物种类丰富,且各类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环境形态也较齐全。
由于课本上是先让学生参观学校植物园的各个区域。
在植物园里,各种植物是根据各种类的特点分片集中种植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容易搞清灌木和乔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
但在大自然里,植物是自然分布的,并不存在严格的分区。
所以,我们在活动1里,先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松树和黄荆这两种代表性树木的特点,认识乔木和灌木;然后又观察蕨、苔藓和油菜籽、栗树这两类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认识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特点。
在建立乔木和灌木、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概念之后,我们转入活动2,让学生观察整个区域的所有植物,并考虑它们属于哪一类。
这一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当地常见的植物种类,知道植物的名称,并对两种植物的分类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这个环节学生活动非常积极,兴趣浓厚。
各小组的、记的记、问的问、争论的争论,一个个都沉浸在观察和探究的氛围之中。
由于活动充分,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学生的发言果然都“成果”迭出,令人兴奋。
小组合作,资源共享
在活动2和活动3里,我们都采用了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比如活动2,要求学生考察活动区域的植物,了解其名称,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记载,并采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分类。
三、五人一组,既起到互相补充、相互启发的作用,又能让学生人人参与。
有的小组到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有的同学就留下来记载这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有的同学就去问别的同学或老师。
在活动3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给植物分类时,学生之间往往为了一种植物到底属于哪一类发生争论。
这种争论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常常迸出智慧的火花,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尊重学生,激发创新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发现,除了对少量的错误进行点拨之外,其余的属前概念水平的问题,我们并不对其作过多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