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自然地理环境海南省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一篇:浅议自然地理环境对海南省旅游发展的影响
浅议自然地理环境对海南省旅游发展的影响
摘要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部,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是全国最温暖的地方。
因此海南省在冬季具有一些中国其他省份所没有的旅游景观资源。
此外,海南省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造就了许多山地旅游资源。海南省五指山更加是远近闻名,这些在海南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因此海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海南省也被评为国际旅游岛。
关键词
海南省气候地貌旅游业
海南省自然地理环境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有所差别。主要表现为气候,地貌,水文等的差异性。在这些差异性之下又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旅游资源。正是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使得海南省的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下面具体分析一些这些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海南省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
海南省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温和,夏季湿热。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有特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三亚海南省地貌对旅游业的影响。
海南省地处海南岛,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海南省复杂的地形地貌也造就了许许多多独特的自然景观,主要有一下几个:2.1 五指山。
2.2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海南省市水文对旅游业的影响。海南省境内河流主要属南渡江,万泉河。在这些河流之上也孕育出了一些美丽的旅游景点。
3.1 万泉河漂流
4结论与建议
以上便是海南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有利影响。
当然,海南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业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海南省夏季湿热多雨,气温高。其次,海南省市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夏季台风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秋冬季节气候干旱容易引起旱灾等等。这些灾害或多或少都给旅游业到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总体来看,海南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有利影响远远大于不利影响。因此,海南省在接下来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应该更加注重对独特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走出一条有海南省特的旅游发展道路,使海南省成为中国的旅游强省。
[参考文献][1]邓敏敏丹霞书传奇
第二篇:自然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分析
世界各地建筑景观、形式和艺术风格多姿多彩.它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伦理观念在建筑上的反映,它体现了建筑的意识性.另外,建筑是依靠建筑材料建造起来的,所以建筑还具有很强的物质性.本文分析了太阳辐射、自然资源和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建筑景观、
形式、艺术风格的影响,说明建筑的物质性主要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
科学研究与观测事实表明,大地震海啸的发生必须要具备构造条件、动力条件和海水水深条件,南宁与海南岛之间(北部湾)是不具备发生大地震海啸条件的。海南的地震与华南的地震活动有共同的动力成因,也是整体相关的,1994-1995年有个地震活动高潮,发生台湾海峡7.3级和北部湾6.1、6.2级等地震,这个高潮已经过去了。从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上看,我国台湾地区和西部地区最高,其次是华北地区,再次是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强震孕育时间较慢,大地震能量积累需要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虽然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尤其是短临预报还不能实现,但对地震活动的区带特点、大的起伏趋势等还是有规律可以把握的,这也符合地球动力的科学理论。目前华南的地震活动水平和前兆异常数量均远低于1994年之前的情况,说海南将发生9.1级大地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和观测事实。此外,气候反常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海水温度的变化。
第三篇:旅游业发展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业发展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环1001王小莉041005084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旅游业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国际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旅游
水质、大气、土壤、生物、植被、野生动物状况等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能够对旅游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规划,将有助于维护和改善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状况。能够保护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旅游的发展还能带动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不可否认,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多多,但是,我们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旅游业的影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旅游业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人为因素加剧自然环境的破坏,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队旅游景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环境的影响;恶化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进入旅游区的旅游者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就会加大当地设施的负担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森林面积减少,草地沙化,珍稀动植物保护不力,垃圾处理,大气污染的排放问题;不当开发旅游资源,造成人为破坏,大兴土木,滥造人工景点,盲目加宽景区道路,导致林木严重砍伐,山体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自然景观严重破坏。
发达的交通网为旅游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由于能源的消耗而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超出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量,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间接引发海啸、干旱、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毁灭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目前,有科学家研究发现,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全球变暖,两级(尤其是北极)冰山融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若长此以往,低海拔地区有被海水淹没的危险。而往往那些低海拔、临海的地区,由于交通便利,自然环境良好,是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同时也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一旦被淹没,那么造成的损失将会是不可估量的。
有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旅游业消耗能源428.30PJ,占中国能源总消耗量的0.51%;排放二氧化碳51.34Mt,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0.86%。旅游业是低耗能、低排放、低碳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优势产业,应该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初步估算》,吴普、石培华
2.《游客涉入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张宏梅、陆林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3.《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卢松、张捷、李东和、杨效忠、唐文跃 业能源利用及二氧化碳排放是旅游对环境影响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成为近5年来世界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
第四篇: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09年11月1日晚,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旧经管报告厅依然座无虚席,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作客由清华大学学生会举办的时代论坛溯源讲堂,为清华学子剖析了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葛教授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风趣的语言和多角度的阐释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关键词:文化 历史 地理 环境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透过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我们不禁要问,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文化究竟有什么影响?
要把地理环境中的微观因素与宏观因素结合起来
葛教授指出,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基本影响,一般的认识并无多大分歧,但涉及到具体事例时就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这时,我们要把地理环境中的微观因素与宏观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葛教授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山区,但山外是平原与山外还是山这两种情况显然是截然不同的。
以海洋为例,他指出,作为人类活动的条件和媒介之一,海洋对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地中海。从某种意义上说,地中海是一个内海,周围遍布着灿烂的人类文明,如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等,航海条件便利,十分有利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而同样相邻绵延海域的北欧,文明并不如此发达。中国虽然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但是航海难度较高,再加上中国国内市场广阔,所以海上对外交往并不发达。
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完全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文化
有人认为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中产生的文化也是相似的。葛教授认为这种观点存在片面性,他指出,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只要不超过它的极限,就存在着相对无限的可能性,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但人类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所以在大致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完全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不同文化。
他举了两个例子,在中东,同样是干旱缺水,但是以列积极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水果蔬菜,出口创汇,近些年还出口滴灌和喷灌设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中国,同样是人多地少,徽州人外出经商,产生了徽商。而浙江人外出求学,产生了很多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