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为气温的变化。具体知识点有气温的观测、气温的描述、气温的变化、气温曲线图的绘制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气温的时间变化,感受身边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意图
    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本节教材与下一节“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上承天气,下启气候。
    本节内容离不开读图→识图→画图,充分体现了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对地图的正确使用是重要的地理技能。读图、用图的过程,可以培
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但掌握读图、用图方法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所以,本节更应该注重读图方法的学习,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本节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既: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地理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角度出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法选择】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气温并不陌生,它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乐于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初一学生对气温大多只具有感性认识,缺乏理性认识,本节课通过读图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关键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
(二)教学指导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
    1.读图分析法:充分利用学生小学期间已经具备的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能力,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初步形成基本的读图规范,提高读图、用图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小范围的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观测实践——课堂延伸:观测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和一年不同季节气温,并做好记录,感知气温的世间变化。
【教学准备】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铅笔、直尺﹑三角板
3.教学课件设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展示方法
预设时间
新课导入
 导:同学们,欢迎大家跟我一起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一起来探讨气温的变化这一问题。提到气温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谁能大胆的起来说一下你对气温的一些切实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投入本节学习的热情
 
 
学生自由交流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2分钟
气温的观测与描述
出示自学任务:
1.气温的含义
2.通常气温的表示单位
3.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一般有哪几个指标?
4.读58页阅读材料:气温是用什么仪器来测量的?气温观测有哪些规范要求?人工观测一般一天记录几次,分别在什么时间?
一、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三、学读温度计
本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交流展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信心
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6分钟
温度计的阅读及平均气温的计算
1.出示一天当中不同时间的温度计测量情况
2.讲授温度计的阅读方法
1.读温度计所表示的数值
2.思考:如何利用四个时刻的气温来计算日平均气温?
3.举一反三:据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来讨论怎样来求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4.实战演练:
据某地各月平均气温,计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从温度计的阅读,到日平均气温的计算,使知识点连贯起来。通过学生对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计算的推断,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最后加以练习,使对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
教师讲解、小组讨论相结合
7分钟
气温的日变化
1.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凭你的生活经验,你能说出一天中何时气温最高?
2.启发释疑:烧暖气取暖,当暖气片达到最高温后,过一段时间室温才能达到最高
3.由图引出气温日较差
1.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
2.对照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分析印证
质疑:为什么不是正午12时气温最高
3.根据同样的道理,来思考:一天当中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什么时候?
4.据图计算气温日较差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气温变化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让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气温的年变化
出示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小组据图讨论分析:
1.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在哪个月份,并得出总结
2.南北半球的气温曲线有什么差异;陆地和海洋气温有何差异
3.练习提升:北半球大陆某地气温年变化图的分析
据读出本地的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并计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1.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图分析的形式进行,可以加深对气温变化的理解,同时对规律性的读图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
2.练习提升部分,一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二是与活动题中气温曲线图的阅读相结合,使知识体系化
通过读图、析图,小组讨论,学练结合的方式呈现
9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
1.承转:大家气温曲线图读的认真、到位,翻过来,给出各月平均气温,大家能会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吗?(给出表格、出示绘制步骤)
2.对学生所绘曲线进行点评,点明注意事项
(定点须准确
连线过中心
曲线要平滑
两边莫出头
科学又美观)
1.据所给表格和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进行绘图
2.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所绘曲线
3.学生对自己所绘曲线进行修改
学生动手绘制可以加深印象和记忆。让学生在地理课上合作、交流,将同学所绘曲线图进行对比,通过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绘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照步骤提示自己绘图,然后交流展示,总结绘图要领
9
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通过这节课我学到了……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的形式,锻炼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的同时,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接受情况情况
自主发言
2
课堂效果检测
教师巡查
学生做练习
通过当堂测试,检测课堂效果
当堂测试
3
上下课时关联
播放《种太阳》音频
欣赏童谣,并思考:
1.为什么“一个挂在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挂在晚上”(气温存在着时间差异)
为什么“一个送给送给南极,一个送给送给北冰洋”(气温存在着空间差异)
1.通过对童谣的思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本首童谣既能体现出气温的时间差异,又能体现出空间的差异,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音频的方式展现
1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堂延伸
观测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和一年不同季节的气温,并做好记录,感知气温的时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