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导学案2.3.1《众多的河湖》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在地图上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学会将河流流量图与地形图、气候图对照使用,综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读图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求实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习精神。
学习重点:1.我国主要河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习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前置自学:
1.阅读44页图文,了解河湖的长度、流域面积,知道我国河湖众多及河湖的作用。
2.用自己的话,举图中例子说明什么是外流河(湖),什么是内流河(湖)?
3.对比35页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39页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分析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分界线相同?结合地势图分析我国主要河流流向?
4.在图中分别出我国主要的内流河(湖)和外流河(湖),同时在44页图中标注外流河注入的海洋,进行归类(太平洋外流区、印度洋外流区、印度洋外流区)?(可观察44页图或地图册20、21页中国水系图)
5.阅读了解京杭运河资料。
展示交流
对比以上五题,结合地图,用自己的话展示(注意语言的运用
探究问题
活动一:为什么内流湖基本上咸水湖,而外流湖是淡水湖。(咸淡水湖的形成用自己的话结合44图解释)
活动二:我国外流区内的河湖水源补充靠什么?内流区的河湖水源补充来源是什么?(结合我国降水特点和夏季风的运动规律)
活动三: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参考资料一:课本45页图2.29(出流量最大的夏季,该季节水量增大,水位上涨,形成汛期,反之出流量最小的季节,该季节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
参考资料二:
河流
水文站
汛期
枯水期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起止月
径流量/亿立方米
起止月
径流量/亿立方米
黄河
花园口
7-9
370
10-次年6月
85.2
湘江
湘潭
3-8
526.2
9-次年2月
157.8
西江
梧州
4-10
2038
11-次年3月
202
(1、从北到南,汛期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有什么不同,汛期长短有什么变化?)
(2、分析花园口与梧州站两河流量年内变化有什么不同,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参考资料三:1月0℃等温线经过______—______一线,同时是___方与____方的分界线,冬季河流北方(有、无)结冰期,南方(有、无)结冰期。
活动四:试析我国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的河是______;含沙量最大的河_____、结冰期最长的河_____,汛期最长的河_____。
巩固记忆:
自我检测:
1、我国外流河不注入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日月潭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澜沧江     B、塔里木河       C、雅鲁藏布江   D、怒江
4、对我国东部外流河的水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夏季高温   C、季风气候     D、地形类型
5、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A、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B、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            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D、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
6、下列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的是
A、塔里木河     B、长江    C、黄河   D、京杭运河
学习小结:
众多的河湖
学情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 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众多的河湖
效果分析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图形图表演示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
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众多的河湖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要从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环境。众多的河湖这部分内容围绕河湖的基础知识以及各自然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教材内容丰富,体现 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气候的延伸和扩展,又为下面学习黄河 和长江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反馈练习
1、我国外流河不注入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日月潭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澜沧江     B、塔里木河       C、雅鲁藏布江   D、怒江
4、对我国东部外流河的水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距海远近     B、夏季高温   C、季风气候     D、地形类型
5、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A、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B、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            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D、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
6、下列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的是
A、塔里木河     B、长江    C、黄河   D、京杭运河
《众多的河湖》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上课内容: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众多的河湖》第一课时。
教学用具:学校录播系统,电子白板、PPT课件
授课时间:本节课授课时间为40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基本完成授课,导入、河流与湖泊的概述部分按照既定安排有序进行,河流域湖泊的作用与意义部分以及结尾,稍显仓促,在课堂中进行了压缩。
姿态音调:在授课初期由于内心的紧张与教学经验的匮乏,身体姿态略显僵硬,声音存在一定程度颤抖,随着课程的发展,紧张情绪逐渐缓解,教姿教态趋于正常。在课堂中移动过于频繁,存在许多不必要的脚步移动。本节课学生的专注度、参与度比较高,个人语言反馈比较单一,评价的针对性不很强。
一、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学习状态: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参与程度比较高,能较好的利用教材和图册,并较准确、快速地定位河流、湖泊,判断河流的流向。
合作状态: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绝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其中,依据学习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但在分享交流学习成果时,注意力集中度存在一定的下降。在教师讲述代表性河流的特征时,学生们的兴趣度、专注度尤为提升,部分学生的良好回应体现了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
回答问题:本节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到班级近40%,回答次数达到两次以上的同学近10人,在集体回答问题时,几乎全班同学可以参与其中。尤其是极个别从未在平时课堂中有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在本节课上也主动举手。但是举手发言的学生中,男生数量较多,说明男生对于地理课的学生兴趣度更高。今后的教学设计应注重调动女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教学设计、授课内容的反思
导入环节:以本区县灌溉河流和主要湖泊引入,得出高青县河流特征从而将本课河流与湖泊
的内容引出。学生基本能够说出黄河对高青县及至淄博的影响,并顺着河湖的主线思考,现在效果较好。
活动:该活动旨在让学生在自主搜集材料、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一个任务与同学分享,从而训练学生利用地图,尤其是学会阅读分层设地形图的能力,并归纳总结出判断河流流向的依据。实际教学中,学生们由于事先的准备较为充分,并且在先前的环节中已经激发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活动的参与度较高。学生们基本能够做到在地图上快速地判断各大洲的河流流向,并积极举手与同学分享学习成果。但此活动的分享环节,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图册展示,其他学生的接受不够直观,课堂的有效性存在一定问题。此环节,如可以将图展现在电子板上,由学生在电子板上分享,教师在一旁引导,课堂的有效性将会进一步提升。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可能在地图素材的搜集上以及课件的制作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还需要其他教师的帮助。
湖泊概况介绍、总结环节:此环节教师通过展示湖泊的各自信息,让学生结合图册,猜出湖泊的名称。此环节以及总结环节——河流湖泊吉尼斯记录的趣味性较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现场气氛较好。但是本环节对于湖泊概况介绍可能较为单薄,在信息量上进一步充实,可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