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研究报告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我国古代学者郑樵提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像于图,索理于书”。地图能以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的理解。而2019年以后的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又加大了对学生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因此,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是我们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地理教学目标尽量在课堂中完成。然而,农村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使得新课标的要求无法顺利得以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差。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从古至今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新课标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教师扮演的角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尽量
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究”,同时也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3.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应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真正主人。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论著等,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为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问卷法。了解地理课堂的现状,运用统计技术描述出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培养读图能力的提高指明方向。
3.课堂实践法。在教学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为
自己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论文,最后形成自己的整体实践成果。
四、学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
经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校七年级432名学生中,只有13.2%能够分清部分地图,仅5.7%会读图;而不知地图为何物的竟有62.7%。能清楚知道地图三要素的只有18.6%,能有计划有步骤分析地图的仅有4.17%。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非常差。及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已十分必要。
五、影响学生读图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因素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地图,并需要通过地图来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刚接触地理这门课目,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比较吃力,很难独立地从地图中挖掘到其中包含的地理知识。
1.消极的读图情绪。一些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很难学,很难懂,特别是在学习了地球和地图这部分内容后,由于大量经纬网图像的频繁出现,给一些学生造成了屯理压力。有些学生看到复杂的图表时,头脑混乱,慌乱不已,面对图表无从下手。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缺乏情绪的自我调整,读图缺乏耐性,恐惧、厌烦、慌乱、自卑等消极情绪还在其中作怪,读图有一定的困难,读图效果可想而知。
2.缺乏地理基础知识。地理课时本来就很少,加上学生上课不认真,不做必要的识记,这就导致初中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得非常少。学生在平时地理知识的识记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记忆方法,有的学生记忆困难,有的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地理知识记忆不牢固,掌握得不够扎实。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是进行读图活动的前提,学生缺乏必要的化理知识,必定会影响学生读图的广度。
3.读图基本能力弱。读图的基本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辨别方向的能力和定位能力。有的学生面对众多的信息,提取不出有效信息,即使提取出信息,也总结不出相应的原理、规律或信息之间的联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联系知识,不理解地图表达的意义;有的学生掌握的专业术语较少,做的读图练习题过少,地图表达语言运用不当,表达能力欠佳;有的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为的缺乏,对于与空间方位相联系的地理图像系统图看不明白,这导致学生进行区域思维和空间思维的习惯不足,由此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减,最终会阻碍地理能力的提高;有的学生不仔细看方向标,分不清图上的东南西北,辨别方向困难;有的学生根据经缔度、
相关地理事物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弱。
4.读图习惯不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具备良好的读图习惯,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条件。有些学生平时遇到不清楚的地理知识,只是凭空臆想,不将其落实到地图上,懒于查图和读图,缺乏读图的敏感性;有的学生在读图时粗必大意,走马观花,忽略提示语、图例和注记等细小信息,往往
错失了读图的突破口、错失了解题的金钥匙;有的学生读图时缺乏顺序性,没有重点,没有目的,"胡子眉毛一把抓";也有学生只用孤立的眼光观察图上的地理事物,而忽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缺乏联系;还有学生只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图,缺乏多角度观察图表的习惯,往往陷入读图的"死胡同"。
六、激发学生读图兴趣的方法
读图能力的提高,关键是学生要常读图、爱读图。为了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以生动、形象、直观、动态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传递教学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地球地图专题的时候,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动态的图像代替课本枯燥的文字,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文字为图像,化枯燥为生动。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如此直观、丰富而又生动的画面既能深深感染学生,增强读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强化课本知识的目的。
2.时政热点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课本知识和当下热点时政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读图的能力。将时政背景材料作为情境入题,使知识生活化,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内化与迁移的应用能力,充分体现“生活中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和学科价值。因此,我们可以经常把网络上的热
点新闻有选择的纳入到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看图、读图的热情。
七、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空有兴趣,没有方法,学生在读图时就会出现离题的现象,无法从图中获取地图所体现的信息。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经常使用地图来进行知识讲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读图方法,读图技巧。
1.图文结合,强化记忆。地图可以反映大量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将课本中包含的知识点与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地图来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在同一张地图上考察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学习到课本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地图的探究能力。
2.习惯养成,事倍功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析图习惯,学习效果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学生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时就要着重看图析图的步骤,熟悉掌握后才能在日后的应试中灵活应用,举一反三。一般的读图基本步骤为:看标题——看图例——看分布——总结规律。
看标题。标题是地图的重要部分,它说明了这幅地图表达的主要信息,看明白了标题,读图就完成了一大半。然而很多学生在练习或考试时总会忽略了看标题而直接做题目!
看图例。看清图例非常重要!图例往往就隐藏着本题的答案。很多学生就是因为不细心看图例而导致失分。大意失荆州,使不得!
看分布。即看清图例在地图中的分布。
总结规律。总结各种图例在地图上的分布特点。哪里多?哪里少?沿什么分布?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3.思维导图,细化知识。初中地理课程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众多,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课后不加以复习和强化记忆,很容易遗忘。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做练习的时候,通过亲手动笔构建思维导图,细化知识,可以将杂乱无章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总结,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加强其创新意识和探究思维的培养,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以某一主题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构建图文并茂的作品并在教室展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整合资源的能力。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问题
我在研究过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在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过程中,由于综合性的探究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学生在获取地理信息时无从下手,而把读图的步骤分得过细,使学生读图过于受到教师的牵制,自主学习过程不够充分。
2.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方法,课题研究应学会适当变通,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3.该课题研究时间紧,研究的不够深入,学生的个体差异大,为课题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改进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读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
1.平时多练习读图、画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个人魅力。
2.建立并尝试集教师间真诚交流、反思总结、专业引领于一体的,将理论学习、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贯穿在一起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