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探究式、参与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课本第一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教师演示地球仪: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讲授新课:(一)揭开地理之“谜”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讨论后提出来。
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二)地理知识与应用
1、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
学生活动:请同学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 冲浪--在海边;)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2、地理与生产建设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教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的应用)
    方案一:
    根据学生熟悉的地理环境,教师可设问:
    (1)、当地主要有哪些水果?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运来的?为什么当地不能生产?
    (2)、我们冀州主要种植哪些粮食作物?它与当地的气候、降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学生思考回答。
方案二:
 
教学反思】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互助的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学生学得有序、有理、有利;让学生在获得了自主后,不因过度自由而吃不饱,真正能放开手脚,发挥潜能,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钻研兴趣,提高钻研能力,获得真知。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站在语文的人文性的高度让学生蹲下身观察生活,踮起脚品味文学。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个命题,在每一节课得到体现。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建立了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经过联系生活,着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初一学生具有单纯、活泼的特点,班级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初一的学生,一般对地图比较感兴趣,教师如果引导适当,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多为学生活动,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美的熏陶。对于不善于表达和不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采取鼓励、理解的语态,鼓励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效果分析】《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课主要学习任务是探讨地理与我们生产生活,让学生对地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这节课中主要依靠学生通过读图来抓住重点,再辅以学生平时的亲身经历。本节课采用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学生子在合作中总结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教材分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七年级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地理。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本节教材的主要目的。本节教材主要从解开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等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身边的地理知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练习1. 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地区分布在()
A.亚马孙平原
B.刚果盆地
C.巴西高原
D.马来岛
2. 常年湿润区分布在()
A.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B.赤道附近
C.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D.南、北纬40°-60°的大陆东岸
3. 非洲热带草原上的典型动物是()
A.梅花鹿和骆驼
B.虎和长颈鹿
C.狮子和袋鼠
D.斑马和长颈鹿
4. 以下动物中生活在非洲大沙漠中的是()
A.斑马
B.长颈鹿
C.鸵鸟
D.狮子
5. 羚羊在狂奔,长颈鹿伸着脖子吃树梢上的嫩枝绿叶,成的斑玛向水草地迁移,凶猛的狮子和豹紧追其后,赶上落后的斑马,饱餐一顿.这种景观出现在()
A.欧洲西部的热带沙漠中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热带草原上
C.亚马孙河的热带雨林地区
D.亚洲内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
6. 稀树草原、斑马成,是哪个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7. 热带疏林草原的代表动物是()
A.大象 黑猩猩 孔雀
B.斑马 长颈鹿 角马
C.熊猫、猕猴
D.丹顶鹤、驯鹿
8. 下列地区,能见到斑马、长颈鹿的是()
A.刚果盆地
B.亚马孙平原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C.东非高原
D.撒哈拉沙漠
9. 下列没有热带雨林分布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非洲
C.欧洲
D.亚洲
10. 下列景观与气候的描述搭配正确的是()
A.多雨季节一派枯黄--热带雨林气候
B.终年高草茂盛--热带草原
C.树木叶片有蜡质--地中海气候
D.雨热同期--温带海洋气候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体现“师生平等,交互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如“针对地理知识”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不同层次
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45分钟充实而有趣的教学实践,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把在知识转化成了能力,教师也收获颇多──“道,发于知,成于行”。
【课标分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 地理知识春夏秋冬解开地理之"谜" 沙海茫茫碧波荡漾解开地理之"谜" 你知道有哪些世界之谜吗? 解开地理之"谜" 埃及金字塔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死亡谷…… 生产建设日常生活风土人情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与日常生活我们的生活与地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