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是:
1.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自学指导与学生的自学使学生们“动”了起来。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指导—当堂训练—检测学习效果”,这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确实有着事半功倍之效。3.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在巡视的环节中,不但督促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进一步的让全体学生真正地融入到了课堂,真正体会到了紧张有序地学习带来的快乐。4.在本节课,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让学生翻开课本,而是要求学生反复地读图、析图、记图、用图,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感知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或机械地将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地图这一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的作用。
当然,本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有待于解决问题与不足之处:
1.在学生的自学阶段,我对于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导致原本设计好的环环相扣环节,略显脱节,不连贯,没有达到很好的层层递进的效果。2.在设计上单纯地是学生的自学,缺少同桌
合作、小组讨论环节等等。
总之,通过这堂课,我更加认识到了:课堂上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少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生才是主导课堂的一切;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当堂训练,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
一、课标要求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条,“东南亚”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扮演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说明】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地区,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这里主要指探究世界地区的基本方法)。
二、课标解读
 (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 
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要求,最明显的变化:一是删去了“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二是将“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删去了“主要河流概况”,使研究目标更加集中单一。
以上5条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世界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地区地势、地形特点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区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即,地区位置、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东南亚是世界地区的一个研究案例,学生通过对东南亚的认识,一方面可以掌握案例地区(东南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可以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世界地区的基本方法。目前最常见的也是最符合认知规律的地区研究方法是从地区位置入手认识地区自然特征,根据地区自然特征认识地区人文特征,同时理解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 
在课堂实施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从位置入手认识区域自然特征  就像国家一样,每个地区也同样是各具特的,而这种区域特往往是由区域的特殊位置决定的。一提到东南亚的位置,我们都会想到“十字路口”、“海上运输交通枢纽”等,这个真的很特殊,也很重要,所以被我们高度关注。但是,在关注东南亚交通位置(或相对位置)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东南亚纬度位置的关注,因为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对东南亚的区域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因为东南亚纬度低,所以,它以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为主,所以当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并且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所以有了居民喜食米饭、住高架屋的习惯和男士穿裙装的现象。同样因为纬度对气候的影响,使东南亚成为世界著名的热带旅游胜地。
2.从区域自然特征认识区域人文特征  从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入手认识它的气候,从气候特点认识它的民俗,这个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这里说一下从地形、河流特征看其他人文特。由于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所以,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河流两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同样由于河流两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和交通都很便利,所以成为东南亚农业发达的地区。
3.将具体区域作为方法学习的载体  从前面专题的分析能够看出,大洲的学习是以区域自然特征以及自然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为主。从世界地区开始,人地关系将成为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这种人地作用关系蕴含的是一些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地理的综合性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学完一个区域就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某种原理和掌握某种规律,显然是不现实的,要证明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就需要拿出更多的例证。所以,要让学生最终遵循这种规律去思考问题,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还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其他相似案例,供学生演练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检测。例如,研究了东南亚的位置,可以再提供中东、欧洲西部等其他地区的资料供学生评价。同样,农业、城市和人口分布等也可以这样进行。简言之,研究区域更重要的是为了学会研究区域的基本方法,而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区域特。还是那句话,世界太大,地区太多,我们没有必要去逐个──认识,只要我们学会了研究区域的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地理思维,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自己查相关资料去认识它。
(三)分解细化教学目标
将三维目标融合到一起,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在世界地区图、东南亚位置轮廓图等地图上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
都,读图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特点及其重要性,学会认识地区位置的一般方法。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东南亚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人口、城市以及农业分布的关系,学会认识地区地形特点的一般方法,理解地形与区域人口、城市以及农业等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