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情分析:少部分学生基础好,地理知识掌握扎实,中间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处于及格与高分之间,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厌学、不努力,致使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给课上带来难度,不能很好的兼顾每一位学生。
二、教材分析:安徽地理全册内容共分八章:
第一章位置与行政区划—— 本章是安徽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内容,下启安徽地理区域部分。在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的基础上。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安徽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更好的认识家乡。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立志报效家乡的情感。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认识安徽的人口数量、分布以及人口流动等概况,在此基础上认识安徽的城镇化发展和主要城市概况。
第三章自然环境——通过本章重点认识安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如地形气候和河湖等方面,为后续讲述安徽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章资源与交通——利用地图等方式学习安徽的自然资源的分布,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等以及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
第五章农业与工业——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认识安徽的经济发展状况。
第六章文化与旅游——认识安徽各地各具特的地域文化,增强学生的家乡荣誉感。认识安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第七章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认识安徽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最后从宏观角度认识安徽的区域发展差异,对应于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经济发展差异和发展战略。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
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六、进度安排:
章节
周次第一章位置与行政区划
位置与范围
行政区划
21-2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人口大省人口流动
城镇化进程省会合肥
城市发展
23-4平原、低山、丘陵相间的地形25-6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27-8众多的河湖29-10
第三章自然环境
丰富的自然资源1
第四章资源与交通重要的煤炭和有金属生产基地411-14
大力推进绿矿山建设
迅速发展的交通运输网
农业发展条件优越115大规模的粮食生产116多种特农产品农业现代化不断
推进
举足轻重的能源工业和冶金工业417-20
第五章农业与工业
家用电器工业优势突出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产业
421-24
第六章文化与旅游各具特的地域文化
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
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
快速崛起的旅游大省
225-26
旱涝灾害频繁地震灾害多发
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保工作成效显著生态建设蓬勃开展427-31
第七章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的差异
区域联系对外贸易
区域发展战略
332-34
复习复习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