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分章节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分章节教学反思篇1
  【教具】:
  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 流域水系略图 ,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几 字形;
  3、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 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
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 地上河 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 悬河 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 痛苦的回忆 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七年级下册地理分章节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的
  1、了解地势的概念,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了解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对地势特征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并运用分层设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势及地形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面貌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中国地形的兴趣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本节难点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
  教具
  中国地形图,中国阶梯状示意图的投影片,中国地图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为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就该学习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请问,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根据大家在世界地理学习中的经验,说说应该先学习哪个地理要素呢?(地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我国的地形情况。
  学习新教材
  第二章 中国的地形 [板书]
  第一节 地形概况 [板书]
  [读图练习] 观察分析“中国地形图”,然后沿北纬32°纬线画一幅东西方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一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画一幅示意图。
  [提问] 通过对地形剖面示意图的分析,说出我国地形高低起伏变化有什么特点?(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像阶梯似的一阶一阶地降低的。)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
  1.地势的定义: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三级阶梯各自的海拔高度、主要地貌类型及阶梯间分界线的山脉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内)
  2、三级阶涕的概况 [板书]
  注:括号内为要填写的内容。
  [教师讲解] 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就进人了海洋。这部分被称为大陆架。在分层设地形图上,用较浅的蓝表示大陆架。
  [读图练习] 读“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大陆架的分布状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板书]
  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全部海底,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
  [过渡]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的总体趋势,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分析一下我国地形的特点。
  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提问] 什么叫地形?地形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具体形态。根据海拔高度和形态大致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五种类型。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看“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都有哪些地形类型?(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各种类型都有。)
  1、五种地形齐全 [板书]
  [分析示意图] 让学生看课本第12页“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说出哪种地形最多,哪种最少?(山地最多,丘陵最少。)
  [教师讲解]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那么大家再根据“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分析我国地形类型的组成时,就可以看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2、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
  [小结] 地形种类齐全和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地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
  [讨论]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师归纳]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等多种经营形式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的山区为我国发展旅游业和采矿业提供了条件。不利方面:平原面积少不利于耕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崎岖的山区又使交通不便。
  复习巩固
  [填图练习] 在“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的空白图上,填注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阶梯间分界的山脉。
  [思考] 根据我国地势的特点,说明我国哪些地区水能资源可能最为丰富,其原因是什么?
  教案说明
  地形概况一节主要从整体讲述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揭示我国地形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全章起着重要整体控制的作用。但是全节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本教案主要采用了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具体的做法例举说明如下。
  1、让学生画出地形剖面图的简化示意图。初看起来,让学生画地形剖面示意图好像过于简单,也不必要。但是真的让学生画时,他还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认真思索才能完成。因为这里需要学生对原剖面图作一次仔细的分析,还要他考虑简化示意图的绘图的方法。通过这样一画,学生对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势分布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同时还提高了他们抽象、概括图象知识的能力,进而有益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2、读图、填表。在学习我国三级阶梯具体特征时,教案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法除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概括、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