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案反思简短(精选8篇)
初中地理教案反思简短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
  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区域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3、了解一些黄土高原的文明特点,知道她曾孕育了华夏文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2、通过科学探究,通“风成说”初步了解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验证自己的假想,体验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文明特点。
  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景观、人们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产生许多具有地域特的文化。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
  看后猜猜看她属于我国哪个地区?你对什么印象深刻?导入新课内容。
  【活动】一、文明的摇篮
  [板书]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板书]一、文明的摇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3页的内容,了解黄土高原有哪些文明的特点。(黄土地、宝塔、窑洞、白羊头巾、信天游等)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初步了解黄土高原文明的特点。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课文后续内容教学作铺垫。
  【活动】文明的摇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观看下列一组反映黄土高原文化特点的图片:黄土高原地貌、窑洞、信天游等。
  学生活动:看图、思考,了解黄土高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几个特点。
  设计目的:以图片给学生具体的印象。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讲授】一、文明的摇篮
  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学生阅读课本第24页回答问题。
  1、区域、阶梯及“四至”。
  2、所跨省区。
  [板书]1.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板书]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学生读图6.25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跨越的主要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能根据地图信息回答问题。
  【讲授】文明的摇篮
  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请大家在书第24页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图上用笔描出黄河的轮廓。“几”字形轮廓。
  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华夏文明的视频。
  [板书]3.文明的摇篮:灿烂的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学生活动:动手在图6.25上描出黄河的轮廓。看视频,获取书本之外的有关黄土高原的信息。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就是这边土地曾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加深学生黄土高原是我华夏文明摇篮的印象。
  【过渡】导入本课时第二部分。学生看阅读材料(P26),然后讨论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将讨论结果和观点向大家汇报。
  学生看书,思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并积极发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活动】二、风吹来的黄土
  [板书]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风成说。
  利用动画和视频分别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风成说”原理。
  结合“活动”,请学生讨论并回答支持“风成说”的依据。
  活动第2题留着课后思考。
  看视频,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寻答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讲授】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请同学们看教材上第26页有关黄土地貌的内容,了解黄土高原地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