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半年的时间很快过去,做为一名刚上岗的新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总
结自己这半学年的教学过程。从中收获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值
得去总结和反思。这个半学期的教学,对于新教材的理解又加深很多。新地理教
材阅读后,深感新教材的新、活、动。每个章节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图片和资料,
包括课后所设计的活动都是围绕一系列的图片和资料展开的,紧密联系社会现实
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而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学
生喜欢,这和新课标的要求是吻合的,但教材也明显地缺乏知识的系统性,这也
正是新教材和老教材的最大区别。
如果按教材设计的内容来讲课,来带领学生去分析、归纳问题,长时间下去,学生的能力固然可以提高。但是,如果要让学生自学,知识就显得空洞多了,同时,一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相应的基本知识而显得越来越差,造成两极分化会越
来越严重,其结果仍然是过去的“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那么我们的教
学改革怎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我认为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丰
富的知识之上的,没有知识,何谈能力,况且地理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天文、政治等学科于一身,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这就需要
学生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这些知识的更新换代是很快的,而书本知识的更新是缓慢的,如果让学生单丛书本上去获得有限的死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同时也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对培养有发展眼光的人才是不利的。
而在1月22日的学校会议上,针对“洋思中学”教学方法的讨论,也让我
得到了很多启示。经过认真地思考,认为在现在的地理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
能力的同时,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厚的、新鲜的知识,这是目
前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探索,认为比较可行
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2、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
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
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指导他们怎样去利用现有的资
料去和书本知识相联系、来解决现实问题。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组
织学生针对土地利用、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深
刻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
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
主人。
近一学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这是一
个老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学中,让我体验最深的就是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迫切性,这种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来说,‘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
以下是我对初一地理教学的体验和反思:
一、要结合教的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
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
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
学生年龄在12、13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求知欲、表现欲非常强,在课
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表现的机会,教学
参与意识非常强烈。老师应该最大限度的在课堂上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问题、教学情境,加上新课标下的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
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增
加了‘活动’、‘阅读’、‘思考’等的版块的内容,还提供了大量的直观性图片。新课改的教材特点,也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
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学习地理学科,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我们的生活环境。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
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在讲地球的运动时,可以
用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为什么我们
每天都在经历着白昼和黑夜”“2019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半夜爬起
来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么季节影子上,什么季节白昼长”等等相关问题;
在讲天气与气候时,让同学们一起探讨获取明天天气的途径有哪些,让同学们自
己做天气预报播报员,在乐中完成教学目标,这些生活中熟知的现象拿到课堂上,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
此结合教材资源,如在讲《地图》一节时,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这样的生
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
生活能力。
三、运用现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谓‘教无定法
对于初中地理学科来说,其独特的学科性质,更使得地理课堂上教学方法多
种多样,我们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地理课
堂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变换中,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学
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直观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在每堂
课都要用到。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地球的运动,如各种天气各种气候的景观图,
让学生在直观教学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记住了地理知识,特别是各种地图的
展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构建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节,“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中国
疆域图”“中国行政区划图”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学用具。
以上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上的一些思考。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必不可少的成长
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多的去思考,让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成熟。
经过一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
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
学科的性质,它既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相联系,又与历史、思品等社
会学科密切联系,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
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
学模式,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
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一学生年
龄在13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
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
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
正确的科学观。
2、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
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
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
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
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
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
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册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生活地理”的内容。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
生看得到、摸得着,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例如,夏季的白天,站在海滩上
的人感觉地面“好烫”而水中的人则感觉“水里还是凉的”,晚上情况相反;冬
季感受与夏季相反这些老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学习“海陆因素”对气
候的影响内容时,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水陆受
热散热的差异”原理解释生活现象与问题,从生活中理解地理知识,学生易于接
受“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因此结合教材资源,如“野
外迷路怎么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
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