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八年级(下)期中语文
试卷
1.  亲爱的同学们,2023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
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被岁月压薄的纸张,会悄然丰盈我们的灵魂: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本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本可以。让我们在书籍里体会更广阔、更深厚的世界吧。
2022春联
【追本溯源】
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记事先是在地上、树上或石头上画,后来开始记在龟甲兽骨上,叫做“甲骨文”,祖先的智慧zhèn hàn①_____着我们。
在漫长的历史中,文字根据书写材质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而文字的发展也如流水般chán
chán②_____向前。之后,从钟鼎铭文到竹简成册,直至周朝人们把丝织品用作书写材料。“著于竹帛,谓之书”,“书”有了正式的定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创制统一书写形式“小篆”,更加规范。汉字发展的qū shì③_____正彰显着中华民族气势páng
bó④_____的文明史。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2) 《说文解字》对“书”的解释为:“箸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非笔末由矣。
从聿,者声。”据此,下列______ (从A和B中选一项)是“书”的小篆字体。
2.  文字的起源也是书面文学的起源。《诗经》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书。孔子曾说《诗
经》“可以观”,“可以怨”。如《子衿》中①“______ ,______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青年衣领青绿,悠悠的思念在一首古老的恋歌中打动人心;又如《式微》中在泥地里耕作的劳役者看着满身的淤泥不禁发出②“______ ,______ ”的悲歌质问;柳宗元又领我们感受了“③寂寥无人,______ ,______ ”的小石潭;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④“______ ,______ ”懂得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的⑤“______ ,______ ”体会到孟浩然含蓄地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营造万籁俱寂的氛围的是⑥“______ ,______ ”;《卜算子•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是⑦“______ ,______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对当地的人情世故知之甚少,经常被人笑话。
B. 人在大悲大痛,大彻大悟之后,总能总结出一些道理。
C.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 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大家只好戛然而止,各自回家。
4.  下面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黄发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及笄、弱冠、而立等。
B. 《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 《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比喻)
5.  【读书有道】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结合本书的内容,写一则简短的讲话稿,阐述对此话题的理解,字数100字左右。
6.  看到下面这幅图,你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哪位人物?请联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参考答题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
答题要素:主角、团队、目标、障碍、感悟
7.  文学类文本阅读。
吴伯箫
马是天池之龙种。那自是一种灵物。
——庾信《春赋》①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
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家……大家都笑了。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吧!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下不及,躲在了祖母跟前。
②人,说着就会慢慢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总也有三五匹吧,骑师是各自当家的。我们的,例由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叔父负责,叔父骑腻了,就是我的事。观众不少啊:邻村的祖伯叔,兄弟行辈,年老的太太,较小的邻舍侄妹,一凑就是近百的数目。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
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④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马骑的亲戚家人来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表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谑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⑤孟春雨霁,滑哒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⑥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⑦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⑧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
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来。反正父亲也是喜欢骑马的,呵叱那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⑨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羊肠小道,或浴着朝暾,或披着晓霞,闲谈着,也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执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补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Old man is the twice ofchild。(正所谓“小小孩,老小孩。”)我们也志同道合。
⑩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尔要骑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⑪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
⑫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弟弟来
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1) “往事像落日映照的河面,我拣闪光的珍藏在心间。”那些与马有关的回忆让作者尤为难忘,在文中他反复说“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请你概括出文中③—⑧段写的那些有趣的事。
(2) 吴伯箫的散文风格平淡,却往往于平淡的叙述中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请从修辞手法或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
②孟春而霁,清哒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土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3) 白居易诗云:“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而本文作者说:“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请简要回答,令作者和祖父陶醉的是什么呢?
(4) 本文以“马”为题,开头即引用庾信的话说马是“灵物”,结尾又写弟弟来信提到家中又买了年轻的马。“马”在本文起到怎样的作用?
8.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作为“ 00后”的妮妮纠结的是,如何跟班里会跳舞的娜娜搞好关系。娜娜是“班里职位最高”的人,担任大队主席的地很受男同学青睐。”他们看见她跳舞,都惊呆了。”妮妮说,娜娜管理班级时样子很凶,仿佛一凶,个头都变高了。妮妮曾试着和娜娜交朋友,但是没成功,对方赤裸裸地表示讨厌地。妮妮很伤心,体会了一把“弱者想靠近强者又被拒绝的感觉”。妮妮说,她还是更喜欢一年级时的娜娜,那时的她很温柔,胆子也小。“后来老师培养了她,她就有了竞争意识”。
妮妮说。自己从不会和妈妈提起这些烦心事,因为妈妈也不一定能理解。
殷健灵从妮妮的讲述里发现,也许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曾被那些比天空还要大的小烦恼折磨过,“亲情、友情、自我认知、孤独、不被理解、被轻视、被排斥……”
材料二:2016年年底,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一封“重返童年”邀请书:“无论你处在生命中的哪个阶段,都可以接受我的邀请——与我一起重返童年。”
“人的一生最无法摆脱的是童年的原初记忆,你出身的家庭,成长中最刻骨铭心的印记,无法原谅的人和事,未被满足、耿耿于怀的愿望,无法弥补的遗憾,烛照过你成长的微光……假如你读过我的作品,假如你信任我,假如你有强烈的倾诉愿望,假如你认为自己的童年故事独一无二,假如你希望在倾诉的同
时修复童年的创伤,或者希望自己的经历警示后人……请你联系我,在之后几年,我会耐心地等待你,面对面地倾听你。”
此后,殷健灵收到了不少愿意接受访问的应答。她将这些人的故事,和自己多年来寻访、累积的“童年故事”一起收在新近出版的《访问童年》一书里。
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