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学习用“响板”“串铃”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初步学会用“响板”“串铃”为歌曲配伴奏。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配伴奏较难。
教    具:多媒体课件   钢琴   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歌曲以“×××× 、××× 、×××”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第一乐段只有两个乐句,曲调中六度、五度、四度的大跳使音乐富有动感和舞蹈性,形象地表
现了一农家姑娘边跳、边唱的情景,唱出了她们对甜美生活的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第二乐段是歌曲副歌部分,两个乐句在旋律上采用了变化重复的手法。音调均在高音区进行,在情绪表现上更加欢快、热烈。句中出现了“4”音使得曲调在调式上富有彩的变化,句末的一小节在八度上移大跳后,全曲结束在主音上,把人们尽情欢唱美满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推向高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歌舞都有独特的魅力,那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首先我给大家放一首民族歌曲,你们来猜猜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了 (播放歌曲) 
2、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 对,彝族。 
3、简介彝族(播放课件,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 
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服饰精美颜鲜艳,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二、学习歌曲
1、再次播放歌曲
师:仔细聆听歌曲,想一想歌曲使用什么情绪演唱的以及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讲解“赶圩”在彝族是赶集的意思,“阿哩哩”是衬词,表示高兴、愉快的心情。生回答:欢快、活泼的情绪;赶集回来很高兴。
2、师带生学唱歌曲,注意附点装饰音的技巧处理,突出民歌韵味以及个别音的音准把握。
3、再听范唱,说说歌曲可分为几个乐段,各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生: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欢快、活泼,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情绪上更加欢快、热烈。师通过多次示范带唱,用听唱法让学生模仿处理音乐感觉,着重指导衬词“啊哩哩”演唱轻巧而富有弹性。曲调中五度、六度的大跳使歌曲富有动感和舞蹈性,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多次练习基本掌握后,让学生跟着琴哼唱。
4、巩固练习:可采取前四小节女领众合,既在“啊哩哩”处众合,后四小节齐唱的形式。
三、学习用“响板”“串铃”为歌曲配伴奏。
归来 师:彝族同胞都是能歌善舞,观赏《赶圩归来啊哩哩》。我们今天就通过用不同的乐器为这首歌伴奏,感受一下彝族人民在一起欢歌跳舞的热闹场面吧!
请部分学生用响板、串铃为歌曲伴奏,在前四小节所有的“阿哩哩”处加上伴奏,后四小节整体伴奏的形式为歌曲配上简单的伴奏,熟练后表演歌曲,以第一段齐唱第二段女生领唱第四段加上伴奏乐器(省略掉第三段),完整的表演歌曲,唱奏合一。
四、结束总结。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学习了彝族风格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当今社会,民族相关的东西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被人们接受和追捧,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多关注我们民族的东西,不仅局限于音乐,也可以是美术、装饰等等,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浓厚,在教他们唱的时候花相对长的时间学唱第一段,该处理和强调的地方都让学生理顺并且熟悉歌词,注意细节的处理,让学生在学习第一段时将歌曲吃透,这样再学习后三段就比较轻松了。在第二段分组唱时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接上,要适时暗示、多次强调和练习,另外唱的时候一定要突出轻巧性,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将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在加伴奏的段落后半部分容易出乱,不够整齐,要注意组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