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延安归来》
1945年7⽉1⽇⾄5⽇,黄炎培等6位国民党参议员访问延安,黄炎培写了“延安五⽇⽇记”。1945年8⽉,重庆国讯书店岀版《延安归来》,该书公开发⾏引得很⼤的轰动效应。
(⼆)延安五⽇见
  关于延安的社会环境,黄炎培在书中记述道:警察是没有见过。游民,他们叫做“⼆流⼦”,也绝对没有的。标语很少,或者竟可说没有,有的是街上宣传⼩品。
  关于延安的⼈物,黄炎培观察⼊微,该书形象地描述道:不论男⼥都是制服,⼥⼦学⽣装短发,都代表⼗⾜的朝⽓。当地⽼百姓⾐服都很整洁,绝对没有⾐衫褴褛的流浪者。
  中共重要⼈物,黄炎培在书中描述:⽑泽东先⽣,以我看来是⼀位思想丰富⽽精锐⼜勇于执⾏者。朱德先⽣厚重温⽂,⼀望⽽知为长者。⿍⿍⼤名的各位⾼级将领,外⾯没有见过的,总以为个个都是了不得的猛将,说不尽的多么可怕。料不到,他们都是从沉静笃实中带着些⽂雅,⼀点没有粗犷傲慢样⼦。和他们天天见⾯谈笑,真是古⼈所说“如坐春风中”。
  延安的政治作风,黄炎培在书中客观地表⽰:我们在延安,倒⾃由⾃在的。要到哪⾥,看哪⼈,都绝对⾃由。不需要带路,你就⾃⼰去。⽑泽东先⽣说,要向⽼百姓学习。
  在书中黄炎培总结道:延安五⽇所见,当然是距离我理想相当近的。中共现时所⾛的路线,不求好听好看,切实寻觅民众的痛苦,寻觅实际知识,从事实际⼯作。
(⼆)窑洞对
《延安归来》⼀书最著名的莫过于与⽑泽东的“窑洞对”。所谓“窑洞对”,黄炎培在书中的有这样⼀段对话:
归来 有⼀回,⽑泽东问我(来延安)感想怎样?
我答:我⽣六⼗多年,⽿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家,⼀团体,⼀地⽅,乃⾄⼀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配⼒。⼤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事不⽤⼼,没有⼀⼈不卖⼒,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既⽽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致风⽓养成,虽有⼤⼒,⽆法扭转,并且⽆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步步扩⼤了,它的扩⼤,有的出于⾃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部⼈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不免趋于薄弱了。⼀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
有,“⼈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出⼀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配。
⽑泽东答:我们已经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起来负责,才不会⼈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