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五篇
    【篇一】二班级学校生读的成语故事
  墨守成规的典故:
    故事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见兼爱与非攻,处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赶忙去劝阻这场战斗,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擅长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预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赶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即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最终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拦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愿认输,说道:“我有方法应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应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打算不攻打宋国了。”
    由于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
    墨守成规的启示:
    思想保守,守着老法规不愿转变,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篇二】二班级学校生读的成语故事
  拾人牙慧的典故:
    殷浩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聪颖健谈,颇受殷浩宠爱。殷浩被流放时,康伯始终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殷浩见康伯正在向别人发表言论,便认真旁听,结果发觉他所讲的,完全是套用
抄袭自己的只言片语,没有融入个人的见解,却露出自鸣得意的样子,便对旁人说:“康伯连我的牙慧都没有捡到,就自以为了不起了,这真不应当啊!”
    拾人牙慧的启示:
    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而不假思考,不仅无法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学不到真正的学问,更不能融会贯穿。
    所以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在参考别人的学问和观点的同时,真正做到思索,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才能把问题看透彻,想透彻,把学问学透彻。
    【篇三】二班级学校生读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的故事
  怒发冲冠的典故:
    战国时,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一块很宝贵的国宝一一和氏璧,就写信给赵惠王,说情愿用十五座城与之交换。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访秦国。蔺相如把璧献给秦王后,发觉秦王
根本就没有交付十五座城池的意思,于是就假说璧上有点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趁机从秦王手中收回璧。
    这时蔺相如靠近殿柱,生气得头发都竖直了,把帽子都顶起来了。他告知秦王:假如你逼迫我,我的头就和这璧玉一起碰碎在这柱子上!
    后来,蔺相如最终使和氏璧完整地归还了赵国。
    【篇四】二班级学校生读的成语故事
  愚公移山的典故: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愚公突然对家人说:”我们全家一起合作,把挡在门口的两座大山移开,让门口的路可以直通到外面的大路上,你们看好不好呢?”儿子和孙子一听,都点头赞成
说:”好呀!好呀!”。可是愚公的妻子却摇摇头说:”不行能的,你连搬一个土丘的力气都没有,还想搬移大山!就算你搬得动,那些挖出来的泥土石块,你要扔到什么地方去呢?”愚公和孩子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有什么困难的!我们可以丢到海里面去呀!”
    其次天开头,愚公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个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到山边开头挖。愚公的邻居京城氏和她的小儿子,也兴致勃勃地帮愚公一起做着移山的工作。这时候,有一个叫作智叟的老先生,忍不住称赞他们说:”愚公呀!你实在太糊涂了。你这么老了,还要去移什么山?就算让你搬到你死掉的那一天,也不行能把大山移开来的!”
    愚公听了他的话,笑笑说:”智叟,你才糊涂呢!我虽然很老,我还有儿子可以连续去做呀;儿子还会生孙子,孙子还会再生儿子,我们的子子孙孙可以始终搬下去,只要我们搬掉山的一层,就少一层,总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两座山搬走,天底下哪儿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呢?”智叟没有话好说,只好走开了。
    后来,山神和海神知道愚公要移山的事情,可怕愚公一家人永不停止的搬下去,会把山搬光,把海填满,就跑去告知天神,天神一听:”嗯!这个愚公真是有恒心呀!我来帮帮他吧!”天神就派了两个神仙去把王屋山与太行山背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不再挡在愚公家门口
了。
    愚公移山的启示:
    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胜利。
    【篇五】二班级学校生读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被世人尊为圣人。他是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人并不是生下来就学识渊博的,肯定要好学多问。
    一次,孔子去国君的祖庙参与祭礼仪式时,他不时地向人询问。有人称赞他不懂礼仪,孔子听到这些后,毫不在意,并且说:“遇到不懂的事便问个明白,这才是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当时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耿直,并且虚心好学。
    他去世后,被授予“文”的谥号,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同学子贡心中不服,就询问孔子为什么孔圉可以谥号为“文”。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于学业,不由于向学问和
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而感到耻辱,因此,才可以用这个‘文’字作谥号啊!”
    不耻下问的启示:
    一个人要虚心、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