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故事中拜谁为师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总觉
得自己的知识不够丰富,总是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据史料推断,在孔子三十岁之前他曾离
开自己的家乡去拜道家思想奠基者老子为师学习知识。
孔子去洛阳的路途很远,但是孔子不畏困难,日夜兼程。经过几个月的跋山涉水孔子
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的城门外,他看见一位头发胡子花白的老人站在城门外。孔子心想:“这就应该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孔子走上前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吧?”老子有些奇怪,自己并不认识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为什么他会认识自己呢?老子很疑惑。孔
子说到:“学生孔丘,是专门想你讨教学习的。请您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
是仲尼啊,早就听说你来这,我便在此等你。学问研究上你与我差不多,为什么你还要来
向我学习呢?”孔子听了之后说:“谢谢老师在这里等我,学习是无止境的,你的学识渊博,我如果跟着你学习一定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自己的学问肯定会有所提升。”
于是,从那天之后孔子总是跟随着老子,虚心的向老子请教,之后孔子成为了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两个人,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以道为中心,为我们世人留下了很多知识,两个人的文化,在世上流传几千年至今都不熄不灭。
孔子并不是从出生后就是圣人,他也曾经拜师学习。年轻的时候他曾拜在大思想家老
子门下学习学问,并且据传,他还曾拜一个被人称为神童的七岁儿童为师,虚心向其学习,而孔子作为圣人却不耻下问的举动也被世人所敬重和传颂。
孔子年轻时即使已经是非常有名的老师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学识还不够,还需要学习。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为拜师离开家乡,前往洛阳寻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与洛
阳之间的距离非常远,孔子一路风尘仆仆,日夜赶路,终于在几个月后走到了洛阳。在城外,孔子看到一个身穿长袍站在马车旁的七十多岁老人,头发胡子都花白了,看起来很有
不耻下问的故事学问的样子。孔子觉得这样的老人大概就是他所想要的老师了,就上前行礼并询问老人
是否是老子先生。老子对于自己一眼就被人认出来很纳闷,在听到孔子说想要拜他为师学
习学问时,更为纳闷,就问孔子的学问不比自己差,为什么还要拜他为师。孔子听后再次
行了一次礼,回答老子学无止境,老子先生学识渊博,拜先生为师,自己肯定会有所进步。从此,孔子每天都跟老子在一起,随时随地向老子请教他的疑问,而作为老师的老子也把
自己的学问全部教授给了孔子。
不论是孔子拜学问不比他差的老子为师,还是在传闻中他拜一个七岁孩童为师,在孔
子的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不耻下问的品德,以及他对学问的热衷追求。
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深意才能满意。有一次,孔子向鲁
国的著名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孔子一连十天练习同一首音律仍然没有要求开始学习新的
乐谱曲子。一日,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孔子反对
道:“我虽然熟悉了弹琴的形式。但是还没有掌握演奏优美音律的方法啊。”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建议孔子:“你现在已经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孔子继续反对说:“我还要掌握如何领会演奏音律时的意境啊。”
这样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催促说:“你已经领会到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开始学
习弹奏新的乐曲了。”孔子则肃穆地回答:“不,我还没有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然后又过了段时日,不待师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说:“我感受到这首曲子作者的思
想了,雄姿英发,帝王之相,古时的圣贤之王啊。这只能是周文王的乐曲吧。”
师襄子闻听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赞赏道:“您说的很对,这首乐曲就是周文王的
《文王操》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