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一、基础知识要点梳理。(背诵)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5.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8.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9.六种常用行文线索:人、物、时、地、情、事。
二、记叙文阅读十八个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
1.标题含义?
答题模板:表层义十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情感、主旨)
2.标题的作用?
答题模板:  ①概括文章所叙之事。        ②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
⑤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⑥富含哲理,引人思考
⑦确定文章感情基调
3.以XXX为线索?
(1)答题模板: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丿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                                 
⑥地点变换线索
线索答题模板: 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2).以XXX为线索,有何作用?
答题模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
答题模板: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或时间先后写。)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②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悬,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人称及作用?
答题模板:①第一人称(我)作用:亲切、自然、真实
②第二人称(“你”)作用:便于情感交流与抒发
③第三人称作用: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6.概括段意或全文主要内容。(中心句、段首句、段尾句)
答题模板:某人十(某时)十(某地)十某事(起因十经过十结果)
补充:划分段落的方法
①以写事为主的文章,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先后地点、发展阶段划分。
②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按照人物成长阶段、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人物不同性格特征、人物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③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按照观察点的变化或不同时间的不同景物的变化(时间、空间变化)来划分。
7.文章段落结构形式:
答题模板: ①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②层进式 ③并列式 ④对比式
8.归纳主旨?(点题句、抒情句、议论句)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9词语指代义。
答题模板: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答案
10.词语能否去掉或调换?
答题模板:表态十释词(比较两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如: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十具体表达效果,哪个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十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十体现了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性。
11.词语含义?
答题模板:表层义十深层义(主题、作者意图、蕴含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常用语: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12.语句赏析
答题模板:手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十内容分析十情感表达。
13、段落作用?(内容+结构+手法
答题模板①首段: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激趣,为下文埋下伏笔。
环境描写开头:A交代时令,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自然环境)
B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环境)
②中间段:过渡;照应;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结尾段:点题;呼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回味无穷。
环境描写段结尾:渲染,烘托,引人深思。
14.写作手法及作用?
答题模板①描写(人物描写十环境描写)
A人物肖像: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B.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C.自然环境:交代时令,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
E正侧面描写作用:刻画人物……形象
②议论的作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③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增强文章感染力。
④修辞手法及作用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B夸张:突出……特征
C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D对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E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富有感染力。
F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G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
⑤表现手法及作用
A象征(把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意于物”。)
作用:运用象征,抓.住……与……的相似点,通过对……形象地描述,更好地表现了 ……,含蓄而耐人寻味。
B托物言志(借助具体事物阐述道理,抒发感情)
中考记叙文
作用:借……的描写,表现了……道理或情感,把道理或情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
C.伏笔(前文对后文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