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
日出东方(节选)
黄亚洲
① 在同一个金秋十月,由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一部也辗转进入了江西。这支队伍在激战三河坝之后,一无供给,二无援兵,连打带跑,处境艰难。
② “朱军长,”行进在树林里的队伍有人喊,“我们怎么办哪?”
③ 穿着一身破烂军装的朱德站住了。林间厚厚的枯叶在他的磨烂的鞋底下嚓嚓作响。他看见了许多眼睛。这些目光都带着思想的饥渴。朱德一路上说了许多话,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他知道他还必须说更多的话。
④ 陈毅也说:“朱军长,你说几句吧。”
⑤ 朱德说:“好,我来说这个怎么办的问题。”
⑥ 人围拢过来。遮天蔽日的树林子哗哗哗响。
⑦ “下一步我们怎么办?这当然是个大问题。怎么办呢?好办,打游击呀!江西这一带有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基础,只要我们跟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个地方站住脚,然后就能发展!”
⑧ 朱德站上一块土坡,对聚集在树林里的疲惫的部队大声说:“同志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的1905年革命失败之后,革命者没有退却,所以他们在1917年就把革命干成功了!我们中国,也会有胜利的1917年的!我们一定不要气馁,我们要坚持到最后胜利!”
⑨ 朱德说得很实在,树林里的许多心都被他打动了。
⑩ 林子里响起了一片悲壮的回音:“我们不走,我们要革命!”
 声音轰轰响,惊得一大鸟飞了起来。鸟飞走之后,忽然又一阵树叶响,那是王尔琢惊喜万分跑来了。王尔琢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十六团的参谋长,奔跑起来像只山鹿。
 “朱军长!”他喘着大气报告,“的秋收起义部队,已经进入罗霄山脉了!”
 “哦!”朱德一惊,“什么地方?”
 “地方叫井冈山。周遭的几个县都红了,分田分地,忙啊!的部队,人也越来越多,经常打胜仗!”
 ……
 江西宁冈砻市的龙山书院,在1928年的4月24日,也成了一本大书中的一页。这一天,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终于到达井冈山砻市,与会师。
 朱德在陈毅、王尔琢的陪同下,大步走向迎面而来的。两人脸上都是阳光与笑容。
 两双手紧紧相握。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发动的武装起义多达百次。其中有黄麻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渭华起义、百起义,规模最大的起义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虽然都未成功,但是这些起义所点燃的烈火,一直没有熄灭。
中考记叙文 井冈山就是一盏硕大的灯笼,里面一直亮着火种。这火种后来就燎原了。二十年后,全国
燃成了一片红。和朱德在并肩检阅着这片望不到边的沸腾的红的时候,他们的双手握着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的光滑的扶栏。
而此刻,这两双手却相握在井冈山。两双手都有些粗糙,掌心有械的机油味。
 与朱德就这样手拉着手,走到山坡上。
 阳光满山。朱德说:“好山啊!”
 指着山峦说:“朱军长,你看,这里方圆足足五百五十里,虽说人口不足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然而地势险要,风起云生,进宜攻,退宜守,实在是龙藏虎卧之地。从今之后,蒋介石心中最大的石头,就将是这座山了。”
 “想我朱德,这四十年,也就是这样爬山爬过来的啊。”山风很大,朱德的半个月没有洗的头发飘了起来。朱德后来这样说:“润之啊,山路再崎岖,我们打紧绑腿,一步一步走,终也能走通它的!”
 “听朱军长这番话,我就知道你我同心了!”
 两双大手如山峦相连一样,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中国革命现在走进了山里。若干年后,待它呼啸出山之时,整个东半球都感觉到了隆隆作响的岩浆。
(节选自黄亚洲《日出东方》,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对“树林”“飞鸟”“山峦”等景物展开了详细地描写,成功地营造出沉郁、悲凉的氛围。
B.文章通过原国民革命军参谋长王尔琢令人惊喜的报告间接地介绍了的部队及其发展情况。
C.文章通过对井冈山的介绍,揭示了人口少、产粮不多的井冈山能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
D.文章以第三人称视角、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塑造革命者的形象,带领读者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
2.请简要概括第段插叙的内容。(3分)
“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发动的武装起义多达百次。其中有黄麻起义、平江起义、桑植起义、渭华起义、百起义,规模最大的起义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虽然都未成功,但是这些起义所点燃的烈火,一直没有熄灭。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怎么办呢?好办,打游击呀!(赏析句子)(3分)
⑵江西宁冈砻市的龙山书院,在1928年的4月24日,也成了一本大书中的一页。(赏析加点词语)(3分)
4.文章中朱德“破烂军装”“磨烂的鞋底”“半个月没有洗的头发”,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文章多次写到朱德和“双手紧握”,请结合全文分析“双手紧握”的寓意。(4分)
【参考答案】
1.【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写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析】B、C、D三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是正确的。A项有误,选项中所列举的景物不是详细描写,也不是营造沉郁、悲凉的氛围。
【参考答案】A。
2.【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发动多达百次武装起义,虽然未成功,但点燃了烈火。(意对即可)
3.【考点】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能力。
【参考答案】⑴采用设问手法,短句的形式简洁明快,有力地表明朱德处事的坚决果断。(意对即可)
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国革命历程比喻成一部“大书”,形象地表现了中国革命历程的厚重内涵。(意对即可)
4.【考点】本题考查人物外貌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点明革命的艰苦,突出了朱德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坚韧的革命精神。
【评分说明】本题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朱德和的红军部队会师;朱德和志同道合、共担使命;革命队伍力量更加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