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美学思想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王昇(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35-0130-02作者简介:王昇(1990-),女,安徽池州人,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
摘要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深受其所处时代及其自身哲学思想的影响。柏拉图对于美的本质、艺术的教育功能都有比较深刻的论述。其思想的精华之处至今对于我国的美育、艺术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柏拉图哲学美学思想美育Platon 's Aesthetic Though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on 原
temporary Aesthetic Education //Wang Sheng Abstract Platon's aesthetic thought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times and his own philosophy.Platon had deeply discussed the nature of beauty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art.The essence of his thought is still of important reference meanings for the pre-cent aesthet
ic education and art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Platon;philosophy;aesthetics;aesthetic education 1柏拉图美学思想1.1美的本质论在柏拉图早年所写的《大希庇阿斯》中,他首创性地讨论了美的事物与美的本质的区别。他从漂亮女郎、母马、瓦罐、效用、恰当、相对、习俗制度等伸展下去,得出结论:“美是难的”。从不要轻易给美下定义和不好简单给美下定义这两方面说,他这句话仍是对美学界影响至今的至理名言与忠告。晚年的柏拉图,集多年的思考和一生之经验,意识到虽然“美是难的”,但在难中见美的定义更是必要的。因而在《理想国》、《会饮》、《斐多》等多篇对话中把美定义为:“美是理念”。美的本质虽因落在“实”处而黯然失,但它仍给人有益的启示,即虽然美是难的,也应通过探索努力去把握它,而不是放弃对美的追求。这种知难而进的美学研究不是很可贵吗?这种对美的认识直接受益于他对神人同形同性观的分裂意识。因为“美是理念,故摹仿理式美的现实中的美事物必然是对美的‘分有’。如果作一正确的理解,柏拉图在此已深刻揭示了美的事物对美的本质有着不同的体现度,是美的相对性问题的柏氏理论化”《斐多》对审美解说道,“我们在开始看、开始听或者在开始使用其他官能之前,必须已经在某个地方获得了‘一样’本身的知识,这样才能把我们通过感觉到的那些一样的东西拿来同‘一样’本身作比较”。除去神秘气息,他所说是正确的。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往往离不开先前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回忆,尽管这种回忆常表现为审美心理瞬间的沟通。高度的审美能力,如果没有“已经在某个地方获得了‘一样’”(经验、记忆与积累—————笔者)的铺垫是不可思议的。这种对美的本质的思考,对审美的理解成为西方世界思考美学问题的重要源泉,至今都影响深远。
1.2艺术的教育功能
柏拉图的名篇《理想国》中对此谈到艺术对于人的发展的功用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重要作用。艺术家描绘出来的美为青年的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对其心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美好事物的爱和向往,将美融入心
灵。“因此我们必须寻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
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今,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入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1]柏拉图在选择内容和题材
时给予音乐的教育作用足够的重视。“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
育都重要得多……头一层,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
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
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
灵也就因而丑化。其次,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1]
柏拉图在《会饮》篇里把艺术教育划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应从爱某一个美的形体开始,借助于美的形体孕育美的道理;第二步,要在许多个别美的形体中提炼出形体美的形式并且对于个别美的爱推广到一切美的形体,而不再把情感专注于某一美的形体;第三步,逐渐认清心灵的美应该比形体的美更加珍贵,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应该对它起爱慕,凭它来孕育最适宜于年轻人的道理;第四步,应该学会见到行为和制度的美,看出这种美也是贯通的,渐渐地并不再把形体美放在首要位置;第五步,应该受向导的指引,进到各门学问知识,看出它们的美,走过广大美的领域,它从此就不再像一个卑微的奴隶,把爱情专注于某一个个别的美的对象上,而是形成对以“美”为对象学问的追求。
由此可知,这样的美育是通过艺术对于人的内心世界影响,关注的是人经过不断发展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此时,美的最高境界也不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理念”,这种“理念”来自于美的具体形式却摆脱具体形式,抽象一切美的事物而来。这样美育对于美的追求就可以扩展到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进而达到美育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艺术美育
130. All Rights Reserved.
总第263期
2013年12月(中)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63
December2013(B)
文化资源转化为当代艺术语言符号的思潮,这一思潮的早期是传统图式的直接借用,后期则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抽取、象征、反讽或隐喻的再利用。因此“意境重构”就有十分鲜明的目的性,以此为途径挖掘当代艺术中或隐或显的中国图式、元素、观念,同时探索“重构”后的作品“意境”,即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代艺术的审美结构。
重构的英文叫做reconstruct,原意是指对已有的程序进行结构调整,以适应新的运行环境。而意境重构,就是对意境原有的各个词义项进行重新整合或调整,使之能适合当代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内涵特征。
2“意境”作为批评标准的理论构想
只有结合当代水墨、油画及其他画种的绘画艺术实践,在总结当代绘画在语言、材料、手法、主题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和重要倾向的基础上,才能重建当代绘画的评价与判断的“意境”标准。中国当代绘画一方面与传统绘画形成对比,显示出其时代性与传统性、革命性与保守性、开放性与内敛性等一系列特征;另一方面中国当代绘画与西方当代艺术形成对比,展示了其民族性与国际性、独立性与依附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等,当代绘画批评既不能单一以传统画论中的笔墨格调来衡量当代水墨,也不能一律以写实性与反映功能来要求当代油画,应持综合评判、多重角度、多元重组的观点,概括出当代绘画重构之“意境”的主要特征。
1)历史研究,关注近三十年当代绘画史的主导风格的演变历程。当代绘画从“”后期的现实主义发展为抽象表现的过程,可以分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1世纪这三个时期来分析当代绘画发展及其国际化的步骤,国际展览制度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通过绘画艺术手法与特征的变迁来追溯从盲从西方现代主义到重塑自我的形式语言、从追求国际认可到树立民族身份的过程。
2)形态研究,以当代水墨画创作和当代油画创作作为作品分析主要板块。关注当代水墨画的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思维与手法的继承与突破,以及油画在当代化进程中对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接受和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发现。包括当代绘画的语言研究,如传统媒材与实验手法等;当代绘画的题材研究,包括对经典主题的挪用、传统符号与当代图式的拼贴等;当代绘画创作观念研究,如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潮的冲突等。
3)体系研究,包括当代绘画的“意境构成”研究,如意境
重构与意象形态的关系、表现意图与表现手段的关系研究;表达方式与既有范式关系研究等;当代绘画的“意境特征”研究,如大众化倾向、反讽意图、社会学转型等;当代绘画的“意境类型”研究,如现代水墨的解构性、抽象油画的表现性,新媒体艺术的虚拟性等。
由于当代艺术的特殊性甚至在某些方面的颠覆性,在重构“意境”这一批评标准时,将与古典的意境范畴形成两个方面的突破。首先是与当代绘画的即兴的、随意的或者非画面性的表达手段相适应,要适当放
弃传统意境在形式美感和造型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当代艺术透过拼贴、挪用、隐喻或其他的表现手段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形成内涵大于形式的批评观念,这是对传统意境形式与内涵互为表里并紧密结合的审美特征的突破;其次是当代绘画在主旨上反叛多于协调、反思多于平和、不均衡多于均衡的审美特征。这是当代绘画与传统绘画在形式语言上存在着颠覆性差别以外,在思想性与实验性方面表现出的与传统自足自娱之“境”的审美特征的又一本质区别,当代绘画重构的意境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打破或超越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古典范畴的当代转型是一个难题,探索性地把“意境”审美引入到当代绘画批评之中将是有益的尝试。持保守的心态来看,当代绘画的表达形式和创作思路与传统绘画已经大相径庭,“意境”与当代绘画的结合似乎是不乐观的;持开放性的眼光来看,既要使古典画论研究者接受当代观念对传统“意境”范畴的部分性的颠覆,又要使当代前卫艺术家接受“意境”这一貌似未突破传统的古典术语,都必然要到长期的理论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去寻答案。只有用详尽的历史研究和形态研究,才能为理论体系研究打下坚实基础,才能保证理论建构的成果在面对具体作品案例分析时具备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刘骁纯.解体与重建:论中国当代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3.
[2]顾丞峰.“文化全球化”与美术批评的任务[A]//“第一届深圳美术
馆论坛”发言[C].深圳美术馆,/Content/SzamFo-rum/ReadPaper.asp?pid=7.
[3]胡震.站在美术史角度考察当代艺术——
—巫鸿访谈[J].画廊,2008
(2).
编辑王恒平meide
富、陶冶心灵的作用。
2柏拉图美育思想及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柏拉图美学思想深受其哲学观念的影响,现在看来虽然有些理论观念有些不合理,但是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不能忽视,柏拉图的美学观念对于浪漫主义思潮影响已经有目共睹,康德、席勒甚至尼采等美学思想都明显深受柏拉图观念的影响。而美学作为美育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柏拉图美学思想对于美育问题的相关问题的解决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文化都在经历一
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当前人们追求物质欲望,一切行为看重外显价值的追求,一个个追功求利的心态只关注结果,渐渐忘却了人们内心世界最本真的呼唤和情感世界的需要。这种现象在教育领域问题更为严重,教育变成了家长互相攀比炫耀的工具,变成了学生追求物质享受的重要手段,变成各个学校、老师竞争的途径,教育已经渐渐失去了本真的价值,在美育领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美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在学校变成了学生纯粹练习艺术技能技法的途径,艺术教育课堂上失去了应有的灵性。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美育、艺术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编辑王恒平
(上接第129页)
13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