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de
47
艺术论丛
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
秦海
湖北省众艺术馆
摘要:
“声乐艺术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它的艺术创造包含了多方面的造型手段与环节。在声乐美的总体构成中,蕴含着美的各种因素,既具有综合体中的个体美,也具有个体美融合为一体的综合美,而个体美之间又凝聚着承接性与统一性。”我们要从声乐艺术创造的全过程,以及它的艺术体现效果与审美功能等方面来探寻声乐艺术美的整体构成。
关键词:声乐;美;构成演唱者对歌曲进行艺术“再创作”,除了通过知识的积累,去理解作品的内涵,还要对歌曲演唱进行技术分析。也就是说,演唱者要用优美的歌声去表达出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使观众欣赏到以后,能深切的理解到歌曲所表达的的内容和感情。
一、声乐文学的语言
声乐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语言的音乐化就成为声乐表现的某种质的规定性。歌词,作为声乐艺术美的文学基础,形成了歌唱艺术的特有的美的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器乐及其艺术创造。正如黑格尔所说:“音乐和诗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它们都用同一种感性材料,即声音。”对于两者,音韵美都是
不可缺少和至关重要的。
声乐美的创造,是以它对语言的美化程度来体现它的艺术魅力的。它的整个创造过程,无论是词的创作、曲的谱写、唱的表现都始终贯穿着语言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对于声乐艺术来说,文学的语言美具有先导的作用。
二、声乐曲调的旋律美
旋律美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对歌曲创作而言,也毫不例外。作为音乐与语言结合的综合形式,音乐是其语言体系建构的核心。声乐美的魅力,主要取决于曲作的旋律美。曲调的整体构成,又包括旋律、节奏及和声等。其中,旋律音调是基础,声乐的普及与推广也主要依靠旋律音调的朗朗上口和情感风格的易感明快。音调美首先应该与歌词所提供的情感或情绪特征相适应,或是热情欢快,或是庄严雄伟,或是哀婉伤感,或是悲恸欲绝等,都要在深入挖掘词意的同时掌握住情感的基调这一总的趋势。
歌曲的分类有多种形式,从旋律、和声及节奏在歌曲创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一角度也可尝试对歌曲进行划分。譬如传统歌曲旋律特别强调“人声性”,其情感内涵是建立在古典之雅致基础上的;多声部作品就特别讲究和声的编织与协调,具有“原生性”和“学院性”倾向;至于节奏,在非洲等土著的音乐中或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声乐演唱的声腔美
在声乐美的艺术构成中,演唱的声腔美是声乐美的主导因素。
声乐演唱的音质美,是声腔美的造型基础。音质本身既是声音质感的外在标准,也是歌唱发声效果的显现,它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与方法基础上的。而对技术与方法的欣赏,也是声
乐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音崇拜,在歌剧上曾经一度泛滥就是很好的注脚。现在的流行音乐的包装或明星效应,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建立在歌手独特的声腔基础之上的。这类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声乐声腔的字音美也是声腔美的重要构成。就中国声乐艺术而言,依字行腔的声音造型方法,就包含了全部字音美的方法与技术总和。即使是西方的声乐艺术,对字音美的追求也是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必须去努力的。以尼科莱·盖达为例,“盖达不仅曲目广泛,他的发音准确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总的说来,优美的嗓音、清晰的发音、无可挑剔的技巧是盖达的特点”。清晰的吐字构成了歌唱家们完美声线的基础,譬如吉利、斯基帕、比约林等盖达崇拜的歌唱家都显示了这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字音美是“字正腔圆”整体艺术效果的基础。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掌握与处理字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等语气、语势,往往也构成歌唱家润腔的依据。
四、声乐伴奏的器乐美
声乐的伴奏艺术同样是一种美的创造,我们不能想象一曲优美的歌唱,能够脱离器乐美的作用。尤其是
歌剧、戏曲、曲艺的声乐表演不可能没有器乐的参与。声乐的器乐美,是以它的伴奏美、抒情美、对比美、声势美等构成的。
五、声乐表演的形体美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无论演员自身还是角的创造,都分别对形体及其动作有美的造型要求。这种造型美的体现是根据作品内容与情节表达的需要在不断运动与变化中实现的,它是演员的体形美、体态美、风度仪表美、性格气质美等有机的艺术创造。
一般来说,形体包括体形与体态,声乐演员的体形的各个部分要具有和谐匀称的比例,胖瘦高矮能够有一个适度的协调,除了歌剧戏曲的性格化演员可以有特异的体形外,作为独唱等形式的表演者,体形的优美在视觉美的观感上不可能不对听觉美产生辅助效应。其次是体态美,体态是身体姿态的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结合,作为表演艺术来说,它是人体造型美的创造。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演出,都应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既不可墨守成规,也不宜喧宾夺主。形体动作不仅与语言动作配合发挥传情达意的作用,同时它自身也可以说是无声的语言,在声乐艺术美的创造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从五方面概括了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表明构成美的因素的具体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融合关系。我们认为声乐的审美特征一方面蕴含在歌唱之中,“声乐性”的多寡强弱是其标尺,声与情是其核心;另一方面是由声乐的客观因素体现的,词与曲的格调韵味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参考文献:[1]《声乐美学导论》范晓峰 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2]《声乐学基础》石惟正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3]《声乐艺术论》刘大巍 编 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