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诗鉴赏指导
【考点阐述】
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草一木皆关情。托物言志诗,即咏物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思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这些诗歌大多以“物”为吟咏对象,或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当然,在高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此类诗歌的命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诗人情志的把握,对意象、意境的理解,对有关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
【知识梳理】
咏物诗主要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精神品质或理想。其艺术手法常见的是各类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咏物诗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
(1)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2)抒情方式: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鉴赏古代诗歌,无论试题作何要求,都要达到情意层面。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必须了解诗歌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思想感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抒发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包含着对友人处境、心情的深深的体贴,包含着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戊边
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借助于诗歌中的景物或事件含蓄地把感情表达出来。间接抒情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往往耐人寻味,意蕴深长。
1.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态、动静虚实)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在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大致都属于这一类。例如,王昌龄的《闺怨》即为触景生情的代表作品。“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
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陶渊明《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借所见的傍晚之景,表达出坚持高洁操守、选择回归田园道路后自得、自足、自乐的心情。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优美的江南春景,寄寓着词人对江南的热爱、留恋之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
2.借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
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借助于事件即人们的行为举止来抒发感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
孕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赵师秀《约客》中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敲棋子”这个细节动作,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咏物诗大全3.借物抒情:也就是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抒发感情,表明心志。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诗人借傲霜斗艳的菊花来赞美农民起义军战士的风貌和性格,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本诗借临水开放的杏花,表达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和高洁品格。
4.咏史抒怀: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或古人的事迹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
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登临时所见之景以及所想到的几个历史人物,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