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诗大全
      李清照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然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诗,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诗1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厨 通:橱;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这首词是婚后所作,通过描述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气氛,表
达了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孤独的心情。
      全词明白如话,没有冷涩难懂之处,表达的感情却非常肤浅细腻。畅达与肤浅相结合,这正是李清照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2夏日绝句
      李清照?〔宋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当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终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挖苦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诗2 咏物诗大全
      1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这首《武陵春》是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美丽,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纳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肤浅愁闷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奇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殊是比方。诗歌中用比方,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奇,却特别不易。好的比方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详细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
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方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特别自然稳妥,不着痕迹。读者说它自然稳妥,是由于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好的意境。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宋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爽特别。“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制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留下了深刻印象的非常开心的游赏。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宋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爽,词意隽永。
      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诗3
      1声声慢·寻寻觅
      李清照?〔宋代〕
      寻寻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爽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独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清爽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表达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诚属独特独具的抒情名作。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获稍纵即逝的真实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详细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胜利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改变原句,而且高过原句。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胜利的例子。李句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非常工整,表现手法也非常奇妙,因此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殊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特殊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缘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