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汉字的联想诗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推敲”是炼字的经典故事。因为“推敲”两个字,贾岛还冲撞了当时的京兆尹韩愈,传下一段佳话。“推敲”是炼字的经典故事。因为“推敲”两个字,贾岛还冲撞了当时的京兆尹韩愈,传下一段佳话。
●经典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一个“闹”字仿佛使人看到春日红杏怒放盛开,生气勃发,如火如荼,如喷火蒸雾,写尽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这个“绿”字,王安石经历数十次修改才成,已经成为炼字的经典示例。“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春风如在眼前。
●坐看苍苔,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
“欲上人衣来”是传神之笔,一个“上”字,仿佛让人看到,坐在苍苔之间,浓浓的绿掩映在衣服上,似乎要爬到人的衣服上。这一句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一枝开”是诗中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泉声咽危石,日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诗人用“冷”来形容“日”,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作为流放之身,宋之问离家越近却却胆怯。一个“怯”字将诗人心中那忧虑的心理写得入木三分,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引起了千古的共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一个“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有的版本“见”字写作“望”字,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
雨滴落在池塘的荷叶上,簌簌作响。此处一个“碎”字用得巧妙,细腻表现出雨打荷叶的声音盖过了荷叶本身风中相撞发出的声音。此为轻雷疏雨,于一“碎”字尽得风流,如于耳际闻之。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李冠《蝶恋花·春暮》
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吹来的春风拦住而听不见了。“约”字炼得极为出。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艨胧不明,一个“淡”字用得形象而生动。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月亮从云中跑出来,花枝摇曳,映着地上的影子,张先说“花弄影”,一个“弄”字,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多么生动,多么天成。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只此一个对句,便足以流芳词史了。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别一个颜,掩去了原来的底之谓。苏东坡非常喜欢这一句,给秦观取名“山抹微云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诗人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李贺《苦昼短》
光阴流逝,岁月蹉跎,人生没来得及干点事业,生命就白白消耗了。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恐惧,一个“煎”字,表现出虚度年华的痛苦心情,岁月虚度,所以,流逝的每一刻都是“煎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