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
课题
习作例文
课型
习作例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默读例文,读懂例文的内容,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
2.通过阅读例文,根据批注加深理解“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法。
教学
重点
默读理解两篇例文的内容,思考作者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教学
感悟文章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教学例文:《颐和园》
导入:我们来读《颐和园》,出过渡句,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一)阅读例文,过渡句
1.根据拼音,借助字典,扫清阅读障碍,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默读课文,画出起过渡作用的句子。【出示课件2】
预设: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3)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二)探究讨论,体会游览的顺序
1.学生探究,交流:文章是怎样把游览的顺序写清楚?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出示:【出示课件3】长廊——()——()——()
根据上面到的过渡句,这个游览路线图,可以补充如下:
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三)课堂小结,明确写法【出示课件4】
1.课文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按照游览的顺序)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重点写的?
其中,长廊和昆明湖是作为重点景物详细写的。
师小结:学习了《颐和园》我们了解了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到过渡句在文中的衔接作用。今后的写作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二)教学例文《七月的天山》
过渡:下面再以《七月的天山》为例,学习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天山的,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出表示过渡的句子。
(本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天山的。)
预设:【课件出示5】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2.写出本文的游览路线图:【课件出示6】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处
3.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课件出示7】
(1)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
(2)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3)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4)沿着白皑皑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
(5)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夺目。
4.本文重点写的景物是什么?【出示课件8】
重点写了原始森林和野花。
5.小结:【出示课件9】
本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将天山的美景呈现给大家,段首的句子,又是过渡句,介绍了作者的游览路线,也介绍了游览的顺序。
 
学生出过渡句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步绘制旅游路线做准备
教师点拨指导,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颐和园的顺序是怎样的,重点写了哪些景物,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
板书
设计
游览的顺序【出示课件10】
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天山深处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两篇课文作为例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和“抓住重点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还掌握了学习方法。
先扶。教学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过渡句,在此基础上绘制出游览路线图,突破教学重点。
再放。最后,要求学生以学习《颐和园》的方法来学习第二篇例文《七月的天山》。该放手就放手。
不足之处:
如能小组最后交流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写游记的方法,或者写一段在小组交流。
《宿新市徐公店》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谁能来背背《小池》这首古诗?你们知道《小池》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 (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
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然后全班齐读。
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
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
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
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篱落疏疏
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3.请你把看到的景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然后,请男同学和
四年级语文教案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
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学生回答。
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还有谁来?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到。)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
1.过渡。
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