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
文本分析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大地中的树木、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是生命的象征。整首诗也是绿的,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教学目标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叉、挥”4个生字,正确读写“墨水瓶、墨绿、嫩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像诗人一样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人喜欢红,因为它浓烈热情;有人喜欢蓝,因为它宁静悠远;有人喜欢紫,因为它神秘莫测。还有一些人,他们热爱绿,例如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等,当然他们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背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艾青也喜欢绿,在他的笔下,绿是多姿多彩的,绿是铺天盖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歌——《绿》。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他的成名诗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后又陆续出版了诗集《北风》《火把》《黎明的通知》等。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是艾青诗的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写的字:
墨水pínɡ     chā   huī
需注意的字音、字形:
“瓶”是后鼻音,读“pínɡ”,不要读成“pín”;书写时倒数第二笔是“ ”。“叉”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hā”;书写时末笔是点,不要漏写。
多音字:
chā 交叉                     dé 得到 
chǎ 叉着腿               得   de 跑得快   
chá 叉住了                   děi得亏   
c四年级语文教案hà 分叉                      
(2)重点词语释义。
[出奇] 特别;不平常。
[重叠] (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交叉] ①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②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③间隔穿插。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预设:这首诗具体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的绿,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划分诗歌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节):写眼前铺满绿。
第二部分(第2、3节):写绿满四周。
第三部分(第4、5节):写绿动静皆美。
2.指名朗读第1节,初步感知绿意。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抓住“好像”和“到处”二词,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节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3.指名朗读第2节,深入感受绿景。
思考:(1)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
明确: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我还知道碧绿、草绿、青绿、豆绿、葱绿、橄榄绿、苹果绿、荧光绿等。
(2)这一节是怎样具体描写“绿”的?
明确:诗人先罗列各种不同的绿,表现绿的彩丰富,再用“发黑”“出奇”二词总括绿的整体形象。
4.指名朗读第3节,感受绿的事物多。
思考:(1)“风”“雨”“水”“阳光”怎么会是绿的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绿已经映入了诗人的心里,他带着一颗诗意的心来看世界,自然连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了。
(2)你能展开联想,具体说说下列事物绿的状态吗?
课件出示:
风中的________是绿的;
雨中的________是绿的;
水中的________是绿的;
阳光下的________也是绿的。
预设: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明确:(示例)风中摇摆的柳枝是绿的;雨中的树叶是绿的;水中的小荷是绿的;阳
光下的小草也是绿的。
5.指名朗读第4节,感受静态的绿。
思考:这一节是怎样描写“绿”的?
明确:这一节着力刻画静态下的绿。“集中”“挤”“重叠”“交叉”再次写出了绿的繁多。
6.指名朗读第5节,感受动态的绿。
思考:这一节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明确:这一节写的是风吹过绿树绿草,它们随着风一起摆动的情景。在诗人的笔下,绿仿佛是一智慧的精灵,能有意识地跟着风的指挥飘动。
7.齐读全诗,探究其他知识要点。
(1)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随着节拍飘动。
明确:在风的吹拂下,自然界中的绿事物会随着风摆动。而诗人将眼中所见的场面通过想象,扩大到世间的一切事物,认为它们也随着一起飘动。这种“动”其实也是生命力的流动。
(2)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想象丰富。诗不是一个具体的意象,但诗人唤起了我们的联想,我们的眼前仿佛是绿的原野,绿的山林,绿的草原,绿的海洋,绿的天空,绿的心情,绿的希望……。本诗寄寓的感情丰富而深刻。诗人要传递给我们的应该不是一片绿的景,联系时代背景,诗人讴歌的是心中的绿的希望和一个充满绿的时代。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篇)
过渡:诗人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作家宗璞笔下的“绿”也别具特。阅读下面的片段,说说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1.课件出示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
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选自宗璞的《西湖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