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1.了解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3.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4.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1.了解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1.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2.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读写结合 诵读感悟 想象画面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执教:
1.了解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积累与乡村或城市生活有关的词语,能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板块一 回顾课文,交流方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师板书课题)请大家回顾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
生:我们学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这四篇课文。
师:这些课文都是写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的。后面三篇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语句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们一起一,读一读这些语句,体会体会吧!(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句子,默读。)
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四年级语文教案
课文
《乡下人家》
《天窗》
《三月桃花水》
关键语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与快乐。
体会到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句子出现在课文的什么部分
课文的最后一句
文章的中间,是过渡句
课文的最后一句
总结发现
一般而言,课文中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想法,所以我们在阅读时一定要关注关键语句。
  (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师板书:抓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师:现在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要品读的句子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生:我读《乡下人家》中的这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生:我读《天窗》中的这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从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与快乐。
生:我读《三月桃花水》中的这句“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从中体会到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有发现这些句子是出现在文章的哪个部分吗?
生:有的出现在结尾。有的出现在文章中间,是过渡句。
师:是的,一般文章中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非常关键,它们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想法,尤其是最后一句阅读时一定要重点体会。那还有哪些地方有关键句呢?大家一起看。
这些常常作为文章的关键句:①文章的总起句;②文章的过渡句;③段落的结
尾句;④段落的中心句;⑤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师:既然关键语句有助于我们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怎样抓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生:首先要读通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再关键句,看看这些关键句是否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师:你很善于思考,在弄懂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的位置,分析关键句,这就是我们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大致步骤。
1.阅读全文,通过一些关键词句大体把握每段内容。
2.串联每段内容,知晓课文主要意思。
3.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关键句体会文章的情感。
板块二 认读词语,体会不同
师:掌握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感情的方法后,《语文园地》还藏着什么奥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词句段运用”吧!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语。(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
师: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谁能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璀、璨”这两个平舌音读得真准,“袅”的声母是鼻音n,我们要注意鼻音的正确发音。大家先看第一排词语,你们有哪些词语无法理解吗?
生:我不知道“璀璨”和“车水马龙”的意思。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出示璀璨灯光和车水马龙图)
师:看第一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夜晚来临,城市的灯都亮了起来,五颜六,绚丽多彩,让我联想到“璀璨”一词。
师:不错,“璀璨”的意思是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多。
师:不错,这就是“车水马龙”的景象,看其字面意思,顾名思义,“车水马龙”是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说,师相机指导。)
师:第一排的这些词语让你们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从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繁华、热闹。
师:不错,城市生活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热闹。那我们再看第二排词语,有哪些词语是你们不懂的呢?
生:“静谧”和“鸡犬相闻”这两个词比较难理解。
师:大家看“静谧”这个词里有个“静”字,说明这个词可能和“安静”有关,这是通过近义词换词法来理解。我们也可以结合《乡下人家》第6自然段里面的景象来体会,月明人静的夜里,只有纺织娘发出的织织声,真是静谧啊!
师:再看看“鸡犬相闻”这个词,大家知道“闻”一般是什么意思?
生:用鼻子嗅;也可能是听到的意思。
师:对,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鸡犬相闻”的意思就是鸡狗的叫声能互相听见,形容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从第二排词语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
师:你很有想象力哟!无论是城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都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一些词语吧,你能补充一两个关于城市生活或乡村生活的词语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生反馈。)
生:关于城市生活的词语,我补充“琳琅满目、川流不息”。
师:不错,城市里繁华热闹,“琳琅满目”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超市货架上种类繁多的商品,“川流不息”又让我们仿佛看到步行街上人挤人的场面。你们还知道哪些形容乡村生活的词语呢?
生:关于乡村生活的词语,我补充“潺潺流水、绿树成荫”。
师:这两个词太美了!乡村生活一定是有美丽的大自然做伴的,河流、山川、树木、鸟叫虫鸣,乡村生活也带给我们别样的感受。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词语中蕴含的情感,读出我们对它们的理解。(生齐读,师板书:词语 城市生活 乡村生活。)
师:同学们不仅读出了词语的感情彩,还读出了词语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话。
每当夜幕降临,高楼林立的城市一片繁华。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是熙熙攘攘
的人,到处闪烁着璀璨的灯光,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绽放着的焰火。而在乡村,傍晚一些人家的烟囱上就会炊烟袅袅,天渐渐黑了之后,大家都睡了,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叫,真是一片静谧啊!
师:这段话与我们刚才学习的词语有什么关系?
生:这段话里串进去了几个我们刚才学习的词语。
师:用上这些词语,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不是更好了?接下来我们看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二是怎么运用这些词描述城市与乡村风景的。
活动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林立       车      灯火)(
炊烟)(        依        )(相闻
北京是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到处高楼林立,笔直的道路上车水马龙。每当夜幕降临,整座城市灯火辉煌,成了灯的海洋。市郊的古村落长峪城村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这里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宁静的村落,农舍四散,鸡犬相闻。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屋顶上炊烟袅袅,饭菜的香味四处飘散。
  (生做题,同桌间交流答案,师核对答案。)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关键句,初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刚刚学习的词语中。大家读出来的词语也有了感情,有了温度,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教学“交流平台”时,我设计了课中导学单,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梳理,发现关键句的秘密,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总结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作了铺垫。学生有了事先的思考,经过老师的点拨,发现体会情感的秘诀也是水到渠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我教给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词语,在理解中积累运用,在生活实践中表达交流的方法。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更是在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中学到了学习词语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交流、谈感受的方法,增强学生对“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的理解,加深印象,并运用。
设计意图
这一板块的教学,我不断启发学生:一有什么规律?猜一猜它们有什么含义?想一想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适时借助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呈现了词语给我们带来的画面感,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到的画面,力求识用结合。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执教:
1.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2.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板块一 仿写句子,描绘画面
师:上节课大家发现了词语的秘密,那么“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中又藏着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寻语言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奥秘。(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本第13~14页中的例句,想象句中描述的画面,说说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指名反馈。)
生:读到第一个句子,我仿佛来到了乡下人家,看到了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生:读到第二个句子,我仿佛来到了海边,看到了飞翔的海鸥、金的沙滩、白的浪花。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眼前浮现了这么多的画面,你们的想象真丰富。现在请全班齐读这两个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有画面,有情感。通过朗读,你们觉得这两个例句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生:我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先分项说具体的景物,再概括这些景物的总体印象。(师板书:分项列举+概括总结=创意表达)
师:你真厉害,发现了例句的奥秘。那你们会看图仿照例句的句式补充句子吗?我们一起来看下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
活动一:看图,补充句子。
     
飞翔的燕子,清澈的河水,葱郁
远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绵延的山脉,整齐的稻田,硕果累
的果树,好一派丰收的金秋景象!
生:我填的第1句的答案是飞翔的燕子,清澈的河水,葱郁的远山。
生:我填的第2句的答案是绵延的山脉,整齐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树。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挑战难度更大的,一起来看课本第14页的三幅图,有雪山草原,有小溪峡谷,也有宽阔的操场。(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三幅插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幅图中画了些什么,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交流。(生交流)
师:刚才大家仔细观察了三幅图画,并与同桌进行了交流,现在,谁来说一说图画上有什么?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来说。
生:我想说第一幅图,我看到图画上有雪山,雪山上有蓝天白云,雪山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有许多羊儿、马儿在吃草。
生:我喜欢第二幅图,我看到了这幅图上画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山谷,溪边有绿草,还有高大的树木,一只鸟儿在空中飞来飞去,仿佛正在唱歌呢。
生:我喜欢第三幅图。我看到了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碧绿的草坪,还有似乎飘着香味的食堂,多么美丽的校园啊!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前面我们学过的描述画面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描述画面上的事物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
师:你说得真好,除了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我们还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可以写自己看到的,还可以写自己仿佛听到的、闻到的,那样你的文字就会更生动、更有趣!现在大家试着用“分项+概括”的句式,再结合上面我们总结的方法来描述自己选的一幅图,写好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生写,小组交流。)
师: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仿写的句子?
生:我写的是第一幅图,我是这样写的: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高耸的雪峰、雄壮的骏马、静立不动的羊,它们和碧绿的草地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草原风光图。
生:我写的是第二幅图,我是这样写的: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山间淙淙流淌,溪边,绿草如茵,树木郁郁葱葱。远处,山峰高低错落,白云悠悠。两只黄鹂飞过,欢快的歌声在山间回响,好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
生:我写的是第三幅图: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宽阔的操场上同学们在尽情奔跑嬉戏,远处的教学楼高大壮观,明亮的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这就是为我们播种梦想的美丽校园。
师:同学们,透过文字,我们能看到画面,我们也能运用文字把精彩的画面描绘出来,语言文字真奇妙!
板块二 诵读词句,积累经典
师:又到了“日积月累”板块,在这里我们读过不少名言警句,诵过无数诗词佳作,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赶快来看看,这次的“日积月累”呈现给我们的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的《卜算子·咏梅》)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的词,请同学们来听一下朗读音频。(播放朗读视频,视频画面加朗读停顿符号。)
师:现在大家再自由练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生自由练读)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好,特别是“悬崖、俏、烂漫”这几个词语的发音非常准确。不过要注意上阕和下阕之间要停顿。好,下面我们就带着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的问题,来学习这首词。(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师:首先,我们来看标题。哪个是词牌名?哪个是词的题目呢?
生:“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
师:对,间隔号“·”前面是词牌名,后面是词题,从“咏梅”这个题目,我们大致知道了这首词写的是梅花。再接着观察课本上的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在寒冷的冬天,梅花不畏严寒、迎雪绽放的画面。
师:大部分的花是在春天开放,而梅花在寒冷的风雪中开放,我们可以猜一猜,作者可能在赞美梅花怎样的精神呢?
生:赞美梅花不惧风雪、坚贞不屈的精神。
师:很好,课前大家应该通过词典对难理解的词进行了理解,谁来给大家分享下?
生:我想告诉大家:“犹”是“还,依然,仍然”的意思;“俏”是“容态美好轻盈”的意思;“烂漫”是“颜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师:不错,弄清楚了这些难理解的词的意思,你可以从上阕中的哪个词看出梅花开得美丽动人呢?
生:我从“俏”字可以看出。
师:很正确,现在我们再读整首词,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生:“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不懂这句话的意思。还有,作者为什么要用女字旁的“她”呢?
师:是啊,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顽强开放,她虽然美丽,却从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向人们预报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等到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她也不嫉妒,含笑隐退在百花丛中。“她在丛中笑”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梅花当作人来写,赋予梅花人的品格,写出了梅花谦逊乐观的精神。大家也可以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写作背景:《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当时中国连续出现了三年自然灾
害,国内经济处于重重困难之中,中国人民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众,鼓励他们要有坚贞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生填答案,同桌交流,教师核对答案。)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理解再读一读这首词,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生自读)
师:刚才大家都读出了自己的体会,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她读得很流畅,如果调整节奏和情感会更好,特别是这一句,“她在丛中笑”可以慢一点,读出梅花的谦逊和无私,慢慢隐退消失在花丛中,读出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师:你不仅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了评价,还从情感上作了具体指导,你真厉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情感和韵味。(生齐读)
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现在,看着图片(课件出示课本对应插图),我们把画面变成文字,试着来背一背这首词。(生齐背)
师:同学们,《语文园地》一课指引着我们发现了许多学习语文的奥秘,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学习语文的能力。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值得探寻的文化宝藏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寻!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我继续把握好训练的两个点:
1.注重方法的指导。在“词句段运用”训练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感受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另外,还适度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仿写句子,表现不同画面所呈现的美丽风光。
2.注重习惯的培养。本单元习得的阅读方法是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不仅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总结方法,而且把学生的视野打开,从讲解转换为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感悟和体会,并学会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设计意图
仿写是写作的起始阶段,尤其是四年级学生,需要学会仿写进而有所感悟,逐渐有自己的收获。为了让学生了解怎样仿写,我先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熟读句子,发现句子的特点,再将说和写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设计意图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此板块的设计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