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简介
摘要:详尽介绍白居易,白居易的生平怎么样?都有哪些知名作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自号“醉吟先生”。白居易画像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在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诗人,与元稹并称为“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新乐府运动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出生了。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
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三千余首。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
琵琶行手书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诗王”“诗豪”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白居易独子白阿崔早亡,过继兄白幼文之子白景受为子。白景受官至孟怀观察支使,生白邦翰,司封郎中。白邦翰生白思齐,郑州录事参军。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而李白的“诗仙”是清代文人给予的称呼。因此,学者认为:中国诗坛应该是“一圣”(杜甫)“二仙”(李白、白居易)。这样的说法很好——一是唐宣宗皇帝对白居易有“诗仙”的赞誉;二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唐代三大诗人,即指“李、杜、白”,可见,白居易早已与李
、杜齐名;三是宇宙行星以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命名者有23位,唐代诗人有两位,即李白、白居易。李白、白居易一个姓“白”,一个叫“白”,不仅在中国诗坛上齐名,在宇宙行星上也齐名,可谓无巧不成书。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其中有反应人民疾苦的《观刈麦》《缭绫》等,有讽刺横征暴敛的《重赋》《杜陵叟》等,有指责贪官强暴的《宿紫阁山北村》《卖炭翁》等,有揭露豪门贵族荒淫骄横的《轻肥》《买花》等,有表现对边事和边民关心的《西凉伎》《缚戎人》等,有反对穷兵黩武的《新丰折臂翁》,有同女悲惨命运的《上阳白发人》《井底引银瓶》《陵园妾》等。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相传白居易作诗时,会站在田间读给田里老头老太太听,一直到有一个人拍手叫道“听懂了听懂了,说的就是我们农间耕作的事。”才不再改写。又相传他是井水诗人,为了能让人都读懂他写的作品,于是他写完后就去读给井边洗衣物的老婆婆听,直到她们听懂,才不再改写。
因此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白居易死后,一位皇帝曾亲自为他写哀悼词: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