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著名政治家】唐朝--白居易
诗人兼政治家的白居易
在中唐时期有个著作郎叫顾况,此人善作文章很有才华,但也很狂妄,许多人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拿给他看,他都不满意。一天,家人来报说:“外边有个小伙子,拿了一篇文章求见老爷。”顾况懒洋洋地说:“今天难得老夫有兴致,让他进来吧。”
不大功夫,家人引进一个年轻人,小伙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后,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看见上面署名是“白居易”,便打趣道:“居易,居易,现在长安百物皆贵,米价飞涨,恐怕居住下来不容易呢!”
白居易对此奚落毫不在意,只是说:“但求先生指点。”顾况接着往下看,只见上面写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人顾况读到这里,不禁喜出望外,高兴地说:“有这样的才华,纵横天下都不难啊。看来,刚才老夫说的是戏言了。”从此,顾况对白居易大加赞赏,认为他后继有人了。经顾况这么一说,白居易的名声在长安迅速传开了。
大多数人都知道白居易是个大诗人,并且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一生共写了2800多首诗,有《白氏长庆集》75卷流传后世。他的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丰富的现实内容,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抨击黑暗的社会统治,因此他的这些诗被称为“讽喻诗”,是他诗歌创作中价值最高,他本人也最重视的。
白居易除了在诗歌上有杰出表现外,他还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敢于说话的谏臣。
白居易在仕途中可以说一帆风顺。贞元十四年(798年),他一举考中进士,被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四月,通过宪宗亲自考试,白居易又为盩(ZHOU)屋(陕西周至)县尉、集贤校理。第二年(807年)十一月,白居易所作乐府及诗百余篇传到宫里,宪宗看了大为赞叹,召白居易为翰林学士,后来又做3年的左拾遗。对此白居易也颇为自豪地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人众耳,迹升清贵。”
白居易做官在其位谋其政,他非常能谏、敢谏,以至由于多次上疏竟惹恼了宪宗。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宪宗见天久旱不雨,为了显示爱民,想下一道恩诏。白居易与另一翰林学士李绛认为要是真正地为民着想,不如来点实惠的事,减免天下百姓的租税,才是真正地爱民。他两还谏道,宫人数量太多造成浪费,多余人等应放出宫去,又说地方官员为了进奉,对百姓横征暴敛,皇上应采取措施禁止。还把南方掠卖良人为奴婢的风气告诉皇上,引起了宪宗的重视。宪宗听取了这些劝谏迅速降旨,问题都得到了处理。
宪宗由于白居易总是敢谏,多谏,对他感到非常头疼。他对李绛说:“白居易小臣出言不逊,应当让他离开翰林院。”后来有人诬陷,宪宗不问青红皂白,急忙贬他为江州司马,调他外任。
后来白居易在穆宗、文宗时期都曾被召还京,而他本性不改,经常上疏批评时政。他见皇上不重视,为了躲避朝中激烈的牛、李党争,主动要求外任。在这一时期,白居易的思想有所转变,他开始信奉儒学佛学,有了消极因素,写下了大量闲适诗、感伤诗。
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病逝洛阳,终年75岁。
白居易和元稹关系很好,他们俩创作的诗风格也很相近,人们称为“元白”。有唐一代,元、白乐府独树一帜,对后代诗歌产生深远影响。有一个“千里神交”的故事千古传颂。
太和年间,元稹任御史到梓潼(今四川境内)审理案子离开长安,白居易十分惦念他。过了几天,白居易和几名诗人游曲江慈恩寺,在那里饮酒作诗,作了一首寄元稹的诗:
花开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想不到的是,白居易写诗这天元稹真的到了梁州,有趣的是他在那里还做了梦,梦见他在长安与白居易同游慈恩寺,并写了首纪梦诗:
梦君兄弟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
驿吏唤人排马去,忽惊身在古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