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南安“八都”慕古访仙观日(转自海峡生活报)
发现“海丝之路”最早海神
下周日到“五台山”
参加昭惠庙“佛生日”
离厦门百多公里远的南安向阳乡,有一座五台山。与北五台不同的是,南安的五台山是道教圣地。在“海丝之路”起点泉州,早在1300年前,这里就诞生了第一代海神——通远王。下周日,农历十月十六,闽南五台乐山昭惠文化节即将举行,记者跟随闻成茶企老总、当地人施文成,以及南安商会秘书处几位领导,沿着斑驳的古官石道,穿越历史,慕古访仙。
【古道与古庙】
南安香草世界千年古官石道见证历史沧桑
▲乐(yao)山
这里是植物王国,生长许多药草
“车在山路走,人在画中行。”记者一行从乐峰镇上山,沿路山峦
叠翠,景怡人。目的地是南安市向阳乡五台山。五台山,因其是戴云山南支脉,有东、南、西、北、中五台而得名。
▲千年“古官石道”
历史上,这里曾是南安、永春、仙游三县交界的交通要冲,从五台山上的千年古庙,以及一条建于宋朝的古官石道可以想象当时盛景。从向阳乡政府再出发,十几公里路程便进入昭惠庙山门。路旁就是一条斑驳古老的条石便道,道宽约1米左右,全长约20公里,由“昭惠庙”直通永春的东关桥。据向阳乡原书记吴太平介绍,这条古官石道是古代泉州通往永春、福州的重要通道之一。
一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学子商贾、平民百姓由此通过,留下几多兴衰成败、喜怒哀乐的脚步。在古官石道上,有形似脚掌的仙脚印,有无人能懂的藏宝图,以及几方不知何年的摩崖石刻,有卧云桥、八德水、连理枝……移步换景,故事多多。据当地人传说,还有乡人曾在古官石道的两旁,刨出金银财宝来呢。沧海桑田后的今天,不管你是慕古、访仙,还是为寻宝而来,走在这条古官石道上,都会让你感慨万千。
山中有两座老庙,“昭惠庙”和“顶庵”,建庙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因历史原因,原庙都已不存。近十
来年乡人贤达以及八方信众在原址重建,至今香火鼎盛。顶庵现名“泉郡昭惠祖庙”,庙前有元代保存下来的“五台”石刻和清代“霓羽仙坛”石刻,见证历史沧桑。
【佛首与佛手】
李元溥是“海丝之路”最早海神
▲客刚走,游客还来
走进昭惠庙,可以见到庙中主祀一位“白须翁”,就是通远王李元溥,民间称为“福佑帝君”,当地俗称“翁帝公”。当地史料记载,李元溥是唐天宝年间一位四川进士,为避战乱辞官归隐在向阳的五台山,山里人对这位在连绵山的官道驿站边施粥奉茶、施药扶伤的老汉,都亲切地称呼为——白须公、白髯翁。修行二十余载后坐化成仙,人们建祠祭祀,尊称“乐山王”。
作为“海丝之路”东端起点的泉州,一度尊奉李元溥为海神。山中的通远王李元溥,缘何成为航海保护神?原来,李元溥从山神,到雨神,到后来的海神,有着一段有趣的历史。有一年,泉州大旱数月,时任泉州知府的蔡襄到五台乐山求雨,顷刻下雨,至今仍留有求雨时蔡襄仰天长叹写下的诗文。后来,又相传他在九日山下的金溪港显灵,保佑当地渔民出港或出海捕鱼一帆风顺,慢慢演化为航海保护神。北宋时,皇帝封灵乐王为“通远王”。
▲海潮庵古钟
记者了解到,南安水头安平桥头的海潮庵,丰州九日山麓的昭惠庙等都是从五台山昭惠祖庙分香出去,尤其是英都的昭惠庙更是发扬光大,引申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昭惠尊王巡境的拔拔灯习俗。后来,随着妈祖等海神的兴起,昭惠庙的海神地位才被逐渐地取代,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相传金门太武山海印寺最早供奉通远王,后来逐渐被取代,今年年初,金门海印寺追根溯源,又重塑通远王金身。
向阳乡对昭惠庙福佑帝君和朱相公等神灵的敬奉尤为虔诚,而一种观赏植物“佛手瓜”,因其长相美观,类似手掌,常用来供奉菩萨,由此而带动一个产业。
【红薯与红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