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饮料类的文章
端午节,刚进家门,妈妈便端来一碗凉茶
我的家在宁乡一个小山村,这里除了几条窄窄的小溪,没有一条称得上“河”的水道。龙舟无法划,吃粽子的风俗自然也就没传进来。
家乡的端午节,最传统的习俗,是喝凉茶。
煮凉茶的材料,除甘草从药店购买外,其余都是从山里采来。每家的配方略不相同,但藿香、淡竹叶、金银花、路边荆这几样却不会少。这些材料都不难采,春天,金银花开遍山野,黄的白的,煞是热闹,人们纷纷采摘备用。淡竹叶,一种叶子酷似竹叶的小草,树下林间到处都是,随手一扯就是一大把。路边荆,开着白小花的低矮灌木,更是长到了家门口。只有高不盈尺、叶子细小的藿香,难采一点。
藿香分两种,大叶藿香和小叶藿香,所谓大叶小叶,只是相对而言,它们的叶子都很小,小叶藿香的叶子比米粒大不了多少,大叶藿香的叶子充其量也不过小指甲盖大。大叶藿香到处都是,在野外若被蚊虫叮咬,扯几片藿香叶擦几下,便不痛不痒了。若是感到乏力、头痛什么的,
扯一根藿香放鼻子下闻闻,便精神了。隔段时间往猪、鸡、鸭饲料里加一把大叶藿香,便可防猪瘟、禽流感。
小叶藿香与大叶藿香比,除叶子略小,植株、气味基本相同。但人们说,小叶藿香比大叶藿香好,所以,煮凉茶都用小叶藿香。小叶藿香一般长在山顶,山顶树木矮小,柴草稀少,给了小叶藿香生长的空间。采藿香的最好时间是端午,据说这天的药效最好。人们一早上山,采上一大把藿香,倒挂在屋檐下阴干。平时有个头痛脑热的,拿几根藿香泡水喝,一般都会好。端午煮凉茶的藿香,是先一年采的,陈藿香,药效更佳,口感更好。
我喜欢采藿香,喜欢藿香的气味,淡淡的辛,满满的清,提神醒脑,舒畅经脉;喜欢藿香汁沾在手上,清凉沁心,环绕不绝。家乡也有端午砍艾草的习惯,砍上一大捆艾草,晒干备用。艾草熬水给产妇和婴儿洗澡,婴儿不得黄疸,产妇恢复快。泡脚祛湿,洗澡去疹,更是常用的偏方。艾草外用,藿香内服,它们相辅相成,保乡亲平安。
家乡人平时不喝凉茶,端午煮凉茶时,必配以鸡蛋。也许端午之时,天气还不太热,不宜吃更多凉的东西,鸡蛋带补性,两者结合,得以中和。
鸡蛋和凉茶同时煮,熟后,剥壳,放进去继续煮,尽量将药性煮到鸡蛋里头。
盛凉茶适宜用碗,而不是茶杯。白的碗里,琥珀的汤汁,浸着一颗剥壳的鸡蛋,很有画面感,再加上氤氲的热气中,弥漫着凉茶的香,让人垂涎。趁热喝上一口,微微的甜,淡淡的辛,满满的香,一口穿肠过,五脏六腑便如被山谷的风拂过,清新如洗,人顿时神清气爽,舒服极了。
端午这天,凉茶要一直煮着,只要有人登门,便奉上一碗,这是端午的待客之道。
端午节的文章凉茶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治未病。家乡的说法是,端午喝凉茶,一年保平安。因此,一到端午,家家户户都煮凉茶,整个小山村,便弥漫着凉茶的浓香。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人不断走出去,或求学,或工作,带来了外面的世界,也带来了端午节的标配:粽子。家乡虽仍没包粽子的习惯,乡亲们却尝遍了天南地北各种风味的粽子。
愉快地接受外来事物,热情地传承家乡的习俗,是家乡人的姿态。虽然现在的山中,林深柴茂,难以进去采药,但房前屋后种一丛艾草栽几盆藿香,是方便的。去年,姑父就送我一盆藿香当盆景,鹅黄的绿,碎纷纷的叶,很是可爱。它的气味,辛而不冲,清香绵柔,置于书桌,提神醒脑,舒心畅情。
每次端午回宁乡,一进小山村,熟悉的凉茶香,便钻入鼻孔,让人莫名地兴奋。这就是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家乡端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