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在幼儿园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无处不在,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并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书有两种,一种是有文字的书。一种是没有文字的活书”。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花草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都是活书。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应该只通过书本或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实施教育,在生活中的点滴时间里,一日活动的任何时间里,教师都可以用敏锐的眼光捕捉教育的契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案例一:爱的教育
幼儿园里,随着夏天的到来,美丽的花朵竞相开放,引来一小蜜蜂飞来飞去,这当然也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兴趣十足,特别是我班上的苏涵和佳州,他们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把报纸折成了剪刀型,当做小夹子去捉蜜蜂,然后把“胜利品”放在废旧的饮料瓶中。而可怜的小蜜蜂有的受伤,有的死去,两个捕蜂“小英雄”也受了伤,哭喊着回到了教室。我看到他们受伤
的小手,看到那简单而富有创意的捕捉工具,心疼又好气,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帮助他们清理完伤口,同时向班上的孩子提问:“小蜜蜂蛰了小朋友之后,跑到哪里去了?”孩子们纷纷争着说:“飞走了”。“采蜜去啦”,“藏起来啦”。……而当我用心疼的语气告诉孩子们小蜜蜂蛰了人之后不久就会死去时,孩子们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我乘机编织了个故事,讲了蜜蜂的可爱、勤劳、和团结。当听到蜜蜂蛰完人后,毒针会把它的肠子扯断,不久它就会死去时,孩子们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有的难过地说:“多可怜的小蜜蜂啊!” 苏涵和佳州对看了一下,一起跑到户外把小蜜蜂放了。孩子们都说:“我们以后不捉小蜜蜂啦,我们要爱护它”。“我们还要保护象蜜蜂一样的弱小动物!”……我听着听着,也被孩子们的天真所感动了:“多么可爱的心灵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而这些初步的意识和情感,正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起来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感兴趣,对可爱的小蜜蜂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捉蜜蜂的本意是喜欢蜜蜂,而当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到蜜蜂时,他们马上停止,并主动放走了小蜜蜂,这是一个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可以说,从生活中得到的教育和受到的心灵震撼都是令人难忘的。
案例二:捕捉身边的美
喜欢这样一段话:著名的雕刻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美在我们身边,它无处不在,但是很多人都像空气一样无视美的存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孩子受益匪浅……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这种爱,应该是真挚的爱。只有对孩子充满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激励孩子。
羽凡是我班的一个“小调皮”。记得有一次离园时,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脚收收好,不要绊倒其他小朋友,可羽凡故意把脚伸到外面,果然小轩被绊倒了。由于调皮,班上很多孩子都不喜欢他。我们也经常批评、教育他,但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有一天,我的身体有点不舒服,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我的两条腿已经发软,我用手撑着桌子站立着。忽然,一把小椅子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面前,羽凡撅着小嘴说:“老师,你请坐。我再帮你敲敲背吧。”那一刻,我真的很诧异。羽凡接着神秘地告诉我说:“我看出来你身体不舒服,所以搬一张椅子给你坐,让你休息一下。”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竟然会有这样的洞察力!“谢谢你,好孩子!”我真诚地感谢了他。这时,我发现羽凡的眼神特别明亮。从那以后我主动跟羽凡的交流多了,渐渐用发现美的眼睛细致的观察他,发现他很乐于帮助别人,他的调皮只是因为他妈妈生下
小妹妹后就一直疏忽了对他的关心,所以他想引起别人的关注,想得到别人的爱。从此,我改变了以往对他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法,努力去了解他,发现他的优点,从而去赞赏他、关爱他。同时孩子也在用心细细地解读老师的言行,他体会到了我的改变以及对他的爱,他也在悄悄地改变,变得不那么调皮了,变得可爱和有爱心了。
羽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爱一个好孩子容易,因为他本身就可爱。爱每一个孩子才是大爱。不是好孩子才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是啊,不是孩子的身上缺少美,而是我们真的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让我们带着赏识走进童心,用大爱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处处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就会扑捉到,因为美就在我们的身边、美就在我们生活中、美就在我们的学习中……,及时利用生活中的美来及时引导和教育孩子更是美中之美!
在幼儿生活教育中,我们要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捕捉点点滴滴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教给他们的知识。现在新《纲要》的颁布强调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强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所学的内容是他当前想要知
道的东西或想要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这就要求老师能善于捕捉幼儿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主要的前提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科学求实的精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但仅靠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的问题千奇百怪,涉及的事物无所不有,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完善自己,才能应付自如,但教师也不可能是“万事通”,当不能及时给予解答或不懂时,应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坦然承认,决不能无端指责或敷衍了事,以顾全自己的权威和面子,教师在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努力促使自己成为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用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和一双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的眼睛,及时发现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捕捉激发幼儿观察、思考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自由和相互讨论的机会,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带着问题进行观察,直到得出满意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不仅亲自体验到观察的重要作用,激发了观察的兴趣,而且产生了要求学习科学的欲望。教师要有迅速作出反应的能力,能依据即时即景果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在心中大目标的支配下,及时调整小目标,灵活寻幼儿兴趣和教育要求之间的结合点,引导幼儿的兴趣向符合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科学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生活中的发现
总之,做老师的要锻炼自己高度的灵敏性,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和细小的事情,以自己的热情、机智、知识感染教育幼儿。不断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多更好的捕捉到教育契机来进行更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