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我拟订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四要素:即谁在学、用了什么方法、学的内容、要达到的层次,教法和学法自然地融入其中,把每个要素标注清楚,把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标注清楚,也要把三围目标中各水平要求的目标动词标注清楚,是了解水平、应用水平还是反应、认同水平等,说清楚要达到的层次,定位准确,将更加确立它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读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依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结构确定本节教学重点,依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计
经过有的放矢的课前准备便开始了我们的课堂之旅。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扮演服务者(即为学生制备必要的课件),合作者(即协助学生完成探究的主题),引导者(即对学生的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完善),
参与者(即参与学生的调查、讨论和交流),组织者(即与学生一同汇总材料为课堂展示做准备),为学生展示个性搭建平台,注重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的层次与空间。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吃饭,或许你会说,吃饭不过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可是,对于其中的学问你能了解多少呢?其实,饮食的质量和卫生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关系。什么样的膳食结构才算均衡合理?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卫生安全的?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他是如何吃早餐的。
学生介绍后,其他同学帮助分析早餐营养是否合理。那么什么样的饮食算是合理的营养?如何注意食品安全?
设计意图: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望。在刚刚上课就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课题:什么是合理的膳食?怎样做才能吃出健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下一环节。
(2)联系实际、交流合作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多媒体呈现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饮食现象是不合理的?说出其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科学
道理。学生在其中讨论分析,感悟、交流。
设计思想:让学生通过观察、举例,利用学过的有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等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做法自己去分析、体会偏食和挑食等作法的不良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为学习合理营养做好铺垫。
(3)阅读分析、自主学习
利用课件展示“平衡膳食宝塔”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分哪几种类型?一日三餐中的食物能量比例?什么是合理营养?最后总结、归纳出合理的饮食结构。
设计思想:利用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逐步深入进行探究,重点理解什么是合理的饮食结构?从而得出合理营养的真正含意。也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和能力潜质,下面就是……环节了。
(4)实际设计、合作探究
利用学过的合理饮食结构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合理营养知识,为亲人献爱心,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学生要注意讨论在设计食谱时应考虑到哪些因素?
由于是设计展示环节,评价在这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强调形成性评价,平等民主地评价,实事求是地评价,发动学生互评,适时开展二次评价,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
设计思想: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设计,展示、交流设计的结果,使他们从机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从“学会”转变成“会学”。做到了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使本课难点得到顺利突破,也将本课的能力目标内化在这一环节之中并把要达到的层次“独立操作水平”得以实现。在学生热情高涨之时,让热情继续燃烧,进行。
(5)实物展示、交流合作
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小食品包装袋,仔细观察包装袋上的各项内容,并和同学交流,怎样判断包装食品是否过了保质期。同时,向大家提出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食品?从而调动同学们的探究欲望,引出绿食品概念,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身在课堂,心系社会。
设计思想:让学生通过实物展示、观察、交流,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6)情感升华、结束新课
课件展示常见的十大拉圾食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概括说明只有既营养又安全的食品才是放心的食品,才能吃出健康的身体。体现生物学的实用价值以及在指导学生健康生活当中的指导作用。
结束语:
送大家一句话:“要用知识生活,而不要用习惯生活”。从而培养健康的理念,时时关注健康,关注食品安全,学为所用。我们要将健康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在前几
个环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的基础上,这一环节又一次在思想深处的碰撞,真正的达到了情感的升华。
五、板书设计
提纲挈领的板书,层次分明,能对学生的知识线条起到很好的引领、强化和顿悟的作用。
我设计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思考:
1、教学中对重点知识进行了六次重现——重点突出。
2、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查资料、父母指导三管齐下对突破难点。
3、特处理:
(1)不照本宣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在掌握足够的资料后再进行分析汇总,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能动静结合,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师很轻松,学生也愉快。
(3)弱化了教师的权威性,突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高效课堂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