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杜甫诗五首》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在能够初步鉴赏诗歌、掌握答题模式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模式,通过对五首诗歌的学习,进一步熟悉鉴赏诗歌的方法和答题模式。
【研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生平写老师的诗歌体会杜甫诗歌中包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和杜甫诗沉郁顿挫、雄浑有力的现实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五步法”,掌握赏析诗歌的一般方法,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自主研学案】
一、温故知新:回忆你所学过的杜甫的诗作,把横线上的诗句补充完整。
1、《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你眼中的杜甫:结合下面的资料,请用一两个词概括杜甫诗歌的特点
二、走进诗人
1、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襄阳人,曾祖时迁居河南(今河南),祖父杜审言为初唐著名诗人。青年时代漫游各地,33岁时遇到“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长安,困顿十载。安史乱起,杜甫落入叛军之手,后脱逃奔赴肃宗行在,任左拾遗。后因事被贬,作检校工员外郎,世人因称其为杜工部。他所投奔得严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带,穷困潦倒,病痛缠身,于770年死于赴岳州舟中。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反映,他的诗于是被称为诗史。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谴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为诗圣。他在盛唐诗坛上与李白双峰并峙,合成李杜
2、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3、代表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写作背景:
(一)《月夜》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二)《哀江头》: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757),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写下这首《哀江头》.此诗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三)《蜀相》: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四)《又呈吴郎》: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的第二年。当时,杜
甫住在灢西一处草堂(不是成都那座草堂)中。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贫穷的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让给一位吴姓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十余里外的东屯去了。不料这位吴郎一来就在草堂外围插上篱笆,有意不让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说,杜甫便写了这首诗去劝告吴郎。此前杜甫给吴郎写过一首诗,所以此诗题为《又呈吴郎》。吴郎年辈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用“呈”字,是为了让吴郎易于接受诗中所劝。
(五)《登岳阳楼》: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四、给五首诗的生字词注音,熟读
《月夜》      fú       guī      云huá  虚huǎng 
《登岳阳楼》 东南chè      róng     sì
五、自主学习质疑(至少写2个)
请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写下来,待小组学习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案】
【学习路线图】
研学环节
研学内容
研学活动安排
研学设计意图
1
读诗句,
明诗意
1、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
2、结合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朗读。理解内容。
2
入诗境,
悟诗情
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学习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意境和情感
同学动手写,然后展示成果,老师点评后再给参考,学生进行对比,出差异的原因,加深对内容、情感的理解
3
方法总结,学以致用
小结方法,学习回答高考诗歌鉴赏中的意境或是情感类题目
学习规范的答题方法
一、通过“五步法”学习《月夜》
1、诵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解诗:散译诗歌内容
首联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颔联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颈联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尾联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3、悟诗
诗歌抒发的情感:借月抒情,遥寄相思之苦,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4、赏诗
(1)细读全诗,出意象,读懂诗歌的内容,品味诗人的情感。
意  象
内  容
感 情
首 联
夜月  闺中(妻子)
设想妻女望月怀人的忧心
借月抒情,遥寄相思之苦,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颔 联
小儿女
写儿女“未解”思亲之情。
颈 联
香雾、云鬟、清辉、玉臂
想象妻子望月思亲之久
尾 联
虚幌
希望和妻子团聚,一起望月
(2)古代诗话中有“诗眼”的说法,所谓“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今人认为“诗眼”就是作品中最能表现意境的关键词句。请出本诗的诗眼。
A、独看:虽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但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蕴含其中;
B、双照兼有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并把希望寄于不知何时
将来
(3)这首诗表达对家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表达感情的。
此诗以“月” 为线索,用曲笔表情达意。诗人不写自己对妻儿的牵挂,也不写妻子是如何的思念自己,却写小儿女因为太小,他们还不懂父亲不在身边的悲苦,这就更加令人可怜。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了妻子的望月之久。尾联“回到诗人眼前望月场景,表达诗人对战乱局势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背诗(熟读)
二、通过“五步法”学习《蜀相》
1、诵诗
感情基调:感伤
注意节奏、语速(稍慢)、重音(寻、自、春)
2、解诗:散译诗歌内容
首联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去?就在锦官城外柏树成林的地方。
颔联相映台阶的满园绿草独自显露春,相隔树叶的黄鹂徒劳地在欢唱。
颈联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定下三分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忠心耿耿,辅佐两朝开创大业济国安时。
尾联出师尚未取得最后胜利却病逝,使后代英雄常为之泪满衣襟。
3、悟诗
诗歌抒发的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惋惜,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4、赏诗
(1)首联对柏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渲染安静肃穆的气氛,暗含对诸葛亮的景仰。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
春,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答:自:独自。空:徒劳地。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反衬出祠堂的凄凉伤感。
(3)名句赏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者借这句话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抒写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惋惜,寄寓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
5、背诗(熟读)
三、通过“五步法”学习《登岳阳楼》
1、诵诗: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准字音
2、解诗:散译诗歌内容
首联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颔联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颈联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尾联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3、悟诗
诗歌抒发的情感: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4、赏诗
(1)出诗中的意象并分析其意境。
意象:吴楚、乾坤、孤舟、戎马、关山、凭轩   意境:雄浑阔大、凄凉落寞
2)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早年就有向往之情,如今终于登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只是在衰残之年方得以登临,在今昔对比之中,抑郁之情和斗志难酬的感慨流露无遗。
3、颔联景和情有什么关系?
景: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    情: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
4、本诗意境雄浑阔大,归功于“坼”“浮”两字炼得好,请分析这两字好在哪里?
    字,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5、颈联和尾联是如何表现忧国忧民的主题的?
颈联写自己之凄苦情状:亲朋绝少而音讯难通;年老体衰而又病魔缠身;生活艰难,唯有一叶小舟顺流漂泊,困顿潦倒之状令人凄然。 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