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集锦6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1
    【原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
    《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西江月翻译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枝,另一枝,有“使……‘别枝’〞之意。
    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xi&agra一ve;n〕:出现,呈现。
    【翻译】
    树上睡梦中的喜鹊被光明的月光惊醒了,以为天亮了,从一根树枝跳到了另一根树枝上;轻轻吹拂的夜风不时送来蝉儿的阵阵鸣叫。田野里稻花的芳一香阵阵飘来,热闹的蛙儿似乎在诉说着丰收的年景。
    天边偶尔还可以看得见点点星光在闪耀,转瞬之间山前竟然稀稀疏疏地下起了雨来。抓紧避雨吧,可一向熟识的茅店竟不到了,拐过一段弯路跑到小溪的桥上,嘿,土地庙树林边的那家茅舍小店突然呈现在眼前。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安一抚使等职。任职期间,曾实行过各种强兵富国措施。他一
生坚持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因此,曾长期闲居江西农村,熟识了乡村生活。他的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作品在构思上颇有特点,上下两阙分别抓住特点描写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物。
    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 “别枝〞突出月光之光明;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喧闹;从嗅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一香给人丰收的想象。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如今读者面前了。凡是有农村生活经受的人,好像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动人场景。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光明,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耀,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
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突然呈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词人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热闹,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抒写了夏夜的村野风光的幽美。全词笔调敏捷生动,亲切轻快,情景交一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古典词作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少有的佳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赏析2
    作品简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作品原文
    西江月⑴·夜行黄沙道中⑵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⑶,清风半夜鸣蝉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⑸,路转溪桥忽见⑹。
    作品解释
    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是光明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
    ⑷鸣蝉:蝉叫声。
    ⑸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⑹忽见:突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作品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似乎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耀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突然出如今眼前。
    创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殊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见,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受,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作品鉴赏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常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外表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奇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回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光明,所以鹊儿被惊
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肯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殊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描绘得令人悠闲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