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原文|翻译及赏析
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是为建功固宠。当时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韩侂胄就挥师北上,结果大败而归。故这次北伐本身意义不大,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抗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之后,还是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上半阕写有利于北伐的大好形势,说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对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实可行的。对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当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敌情绪的挑战。进入下半阕,由全国形势说到韩侂胄本人:先写今日治国,次写明年胜利。句中那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不要说在当时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现在去读,也给人增添信心和勇气。
刘过词学辛弃疾。黄说刘过: 多壮语,盖学稼轩也。 (《庵词选》),以此篇而论,在艺术上就有以下两点颇有辛词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强了词篇的表现力。比如,此词上片 天时地利与人和 化用《 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因而该句在说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时,还有着强调人和的作用,这样,一方面使得它与前两句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韩侂胄祝寿的主题。其次, 燕可伐欤? 曰: 用《孟子 公孙丑下》: 沈同以其私问曰: 燕可伐欤? 孟子曰: 可。 由于用了 圣人 之言,并把侂胄伐金和历史上的伐燕联系起来,即使语气铿锵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过渡。下片中的 带砺河 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 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厉,通砺,磨刀石),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原典的意思是:即使变得像带子那么窄了,泰山变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思永远不可能),诸侯的封国也将安然无恙,勋臣之富贵将永远传给子孙后代。使用这个典故,把韩侂胄暗中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预祝他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却不露阿谀之态,深得寿词之三昧。 大家齐唱《大歌》 用《史记 高祖本纪》: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弟纵饮。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儿皆和习之。 刘过的 大家齐唱《大风歌》 ,容易想起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的歌词,而这类歌词,对
于山河破碎的国家,对于大批背井离乡的人民,对于求功心切的韩侂胄,无疑都是一种鼓舞。第二、语言流利、洒脱,具有辛词酣畅淋漓的情味。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几种语言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一、口语和熟语,如 大家齐唱 四方来贺 谋臣尊俎 将士干戈 ;二、散文成句,如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欤? 曰: ;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两则与《史记》两则。这些词语由于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因而读来亲切明快,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