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西江月》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原文:
西江月 [27]
宋 苏轼
春夜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少休。及觉,已晓。乱山葱茏,不谓尘世也。书此词桥柱。
照野弥弥浅浪 [28] ,横空暧暧微霄 [29] 。障泥未解玉骢骄 [30]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31]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32] 。
注释
[27]《苏诗编年总案》云:元丰五年壬戌(1082)三月作。
[28]弥弥:水波荡漾貌。
[29]暧暧:云气朦胧貌。
[30]障泥:马鞯两旁下垂之饰物,用以遮挡泥土者。玉骢:良马。
[31]琼瑶:谓月如玉。
[32]杜宇:杜鹃。
译文:
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评析
此词作于黄州贬所。夜行水畔,小憩溪桥,眼目所及,无非清波浅浪,明月云霄。如此良宵
水,怎忍让马蹄破浪,踏碎这玉样的琼田水景呢?还不如欹枕桥头,谛听杜宇的晓唱吧。俨然是天仙化人的灵境,哪有一点羁人的怅悒?此为山行醉晓之作,仙气姗姗,有疑非尘世之感。东坡之高旷真率,无人可及。
西江月翻译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中进士。父洵亦能文,世称三苏。苏轼虽早享盛名,仕途却十分坎坷。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却也不赞成司马光尽废新法,“不复较量厉害,参用所长”的态度,导致他迭遭贬逐。晚年更远谪儋州(今属海南)。徽宗立,遇赦归,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主将,诗词散文,无不精妙。其《东坡乐府》更是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所开创的豪放词派,清旷雄奇,气象万千,丰富了表现手法,扩大了词的领域,有着截断众流、别开风气的作用。正像胡寅在《酒边词序》中所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高度肯定了他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