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原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翻译文】
世间万事都宛如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人生到底经历了几度这凉意的秋?入夜的风阵阵,响动在这长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并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发愁,月澄明,却多被云遮挡。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我一同欣赏这中天的月光,我只拿着酒盏,神凄然,望向北方。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评析】
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上阕写感伤,寓
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阕写悲愤,藉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注释】
版本注:此词一向版本颇多,原因自是苏子文采出众,作品备受关注和传抄、而此处仅能据《全宋词》选取其中一版,而将其他版本注在下面的注释当中、还望注意查阅。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后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台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后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后人多谓係託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占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
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凤额绣帘高捲》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后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后
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中秋和子由」:元延祐本题阕。《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黄州中秋」。龙榆生校谓傅注本作「中秋寄子由」,与今见四种傅注题异,待考。
大梦:傅子立注引《庄子·卷一·〈内篇·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句:傅子立注:「唐徐寅赋:『落叶辞柯,人生几何?』」刘尚荣按:「此乃《人生几何赋》首句,《徐正字诗赋·卷一》作『叶落』;别见《全唐文·卷八百三十》。」秋凉:《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秋凉」,一作「新凉」。
鸣廊: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鸣廊」。元延祐本作「鸣榔」。
「看取眉头鬓上」句:傅子立注:「正勤《落叶》诗:『年年见衰谢,看著二毛侵。』」刘尚荣按:「《宋诗纪事·卷九十二》引《宋高僧诗选》,『著』作『即』。」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句:傅子立注引韩昌黎《醉后》诗:「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又引潘逍遥《中秋无月》诗:「西风妒秋月,浮云重叠生。」
共孤光:傅子立注引南朝宋·谢希逸《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
西江月翻译
把盏:元延祐本作「把琖」,《苏长公二妙集》本作「把醆」,《东坡外集》作「把盏」。按此三字通用,今通作「盏」。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赏析】
词的上阕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阕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东坡的几首中秋词中,此篇自有其特。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发端便以悲剧气氛笼罩全词。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整个人生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一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几度秋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秋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
下阕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和伤时感事的思绪。「酒贱常愁客少」,委婉地点出作者遭贬斥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云妨」,隐喻奸人当道,排斥善类,忠而被谤,因谗遭贬。以上两句,流露出词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愤,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这一结拍,是一个天涯沦落人带着血泪的人生呐喊与宣泄。它巨大的悲剧力量,确乎令人荡气回肠。
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东坡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与这首词意境与主旨相似的就是那首写于密州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那首词中,东坡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与这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相比,两词都是借写景抒怀,都渲染了一个「寒」、「凉」情绪意境,给词蒙上了一层深厚的情感意韵。所不同的是前者在于指出节候之「清寒」,后者重在喻示人生之「凄凉」;前者写天上人间之「清寒」,后者写现实人间之「凄凉」;前者想象天上人间之「寒」以反衬人世间值得留恋,后者借人间之真情以慰藉自己「凄凉」的心灵。两词相得益彰,情韵悠远,表达了饱受政治打击的东坡对历史人生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恋。
东坡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
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寒的月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东坡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然
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东坡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辑评】
南宋·胡元任《苕溪渔隐丛话》:《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托盏凄凉北望。』坡以谗言谪居黄州,郁郁不得志,凡赋诗缀词,必写其所怀,然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苕溪渔隐曰:「《聚兰集》载此词,注曰:『寄子由。』故后句云:『中秋谁与共孤光,把酒凄凉北望。』则兄弟之情,见于句意之间矣。疑是在钱塘作,时子由为睢阳幕客,若《词话》所云,则非也。」
清·沈偶僧《古今词话》:一日不负朝廷,其怀君之心,末句可见矣。
作者苏轼的简介
苏轼- [宋] -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
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
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
繁體版
作者:蘇軾朝代:宋類型:詞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原文】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淒然北望。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翻譯文】
世間萬事都宛如一場虛無縹緲的幻夢,人生到底經歷了幾度這涼意的秋?入夜的風陣陣,響動在這長廊,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鬢邊生出了白髮。
酒並非好酒,常因客人稀少而發愁,月澄明,卻多被雲遮擋。中秋之夜,又有誰能與我一同欣賞這中天的月光,我衹拿着酒盞,神悽然,望向北方。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評析】
此詞反映了作者謫居後的苦悶心情,詞調較爲低沉、哀惋,充滿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嘆。上闋寫感傷,寓情於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闋寫悲憤,藉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過對新涼風葉、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寫,將吟詠節序與感慨身世、抒發悲情緊密結合起來,由秋思及人生,觸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注釋】
版本注:此詞一向版本頗多,原因自是蘇子文采出眾,作品備受關注和傳抄、而此處僅能據《全宋詞》選取其中一版,而將其他版本注在下面的注釋當中,還望注意查閱。
西江月:詞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淸商樂,屬法部道曲,後用爲詞牌,最早見於唐玄宗時《教坊記》。調名或取自李太白《蘇臺覽古》詩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呉王宫裏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
調詠呉王、西施故事。是調大致形成於唐五代時期,初爲流行於民間,後因清越哀傷,轉入法部道曲。
唐五代時存詞數目較少,唐呂純陽所作《西江月·著意黃庭歳久》、《西江月·任是聰明志士》兩首爲最早可見《西江月》,後人多謂係託名之作。《敦煌曲子詞》存有三首無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録五代歐陽炯《西江月·月映長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鴛鴦比翼》兩詞,或爲是調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兩宋,《西江月》詞調之格律、音韻、句式等漸得統一,依調塡詞之詞人輩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計異名詞作),佔兩宋詞壇詞人總數之11.8%,詞作總數之2.6%。歐陽炯詞有「兩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詞而得名《歩虛詞》;因宋韓澗泉詞而得名《晩香時候》、《晩春時候》;因元王行詞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長春詞宣傳教義而得名《玉爐三澗雪》;因明馬守貞詞而得名《壺天曉》。唐五代詞本爲平仄韻異部間協,宋後詞則上下闋各用兩平韻,末轉仄韻,例須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鳳額繡簾髙捲》詞爲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一叶韻。另有五十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叶韻,五十一字前後闋各四句兩平韻兩仄韻,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句三平韻諸變體。
「中秋和子由」:元延祐本題闋。《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黃州中秋」。龍楡生校謂傅注本作「中秋寄子由」,與今見四種傅注題異,待考。
大夢:傅子立注引《莊子·卷一·〈内篇·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
「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句:傅子立注:「唐徐寅賦:『落葉辭柯,人生幾何?』」劉尚榮
按:「此乃《人生幾何賦》首句,《徐正字詩賦·卷一》作『葉落』;別見《全唐文·卷八百三十》。」秋涼:《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毛本作「秋涼」,一作「新涼」。
鳴廊:明吳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鳴廊」。元延祐本作「鳴榔」。
「看取眉鬢上」句:傅子立注:「正勤《落葉》詩:『年年見衰謝,看著二毛侵。』」劉尚榮按:「《宋詩紀事·巻九十二》引《宋髙僧詩選》,『著』作『卽』。」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句:傅子立注引韓昌黎《醉後》詩:「人生如此少,酒賤且勤置。」又引潘逍遙《中秋無月》詩:「西風妬秋月,浮雲重叠生。」
共孤光:傅子立注引南朝宋·謝希逸《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絶,隔千里兮共明月。」
把琖:元延祐本作「把琖」,《蘇長公二妙集》本作「把醆」,《東坡外集》作「把盞」。按此三字通用,今通作「盞」。
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賞析】
詞的上闋寫感傷,寓情於景,詠人生之短促,嘆壯志之難酬。下闋寫悲憤,藉景抒情,感世道之險惡,悲人生之寥落。東坡的幾首中秋詞中,此篇自有其特。上片的起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感嘆人生的虛幻與短促,發端便以悲劇氣氛籠罩全詞。以夢喻世事,不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還槪括了對整个人生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一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捨棄。「人生幾度秋涼」,有對於逝水年華的無限惋惜和悲嘆。「秋涼」二字照應中秋,句中數量詞兼疑問詞「幾度」的運用,低回唱嘆,更顯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三、四句「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鬢上」,緊承起句,進一步唱出了因時令風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悵。作者擷取秋風蕭瑟、落葉紛飛這兩箇典型秋秋景,藉寒暑的易替,嘆時光易逝、容顔將老、壯志難酬,以哀惋的筆調道出無法擺脫人生煩憂的悵惘之情。
下闋寫獨自一人於異鄉把盞賞月的孤寂處境和傷時感事的思緒。「酒賤常愁客少」,委婉地點出作者遭貶斥後勢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月明多被雲妨」,隱喩姦人當道,排斥善類,忠而被謗,因讒遭貶。以上兩句,流露出詞人對世態炎凉的感憤,包含的情感非常豐富:有念懷親人的無限情思,有對國事的憂慮和對小當道的憤懣,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這一結拍,是一個天涯淪落人帶著血淚的人生呐喊與宣泄。它巨大的悲劇力量,确乎令人蕩氣回腸。
整首詞突出了一個「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風、明月與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了一箇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東坡藉寫節候之「凉」,抒寫人生之「悲凉」,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與這首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