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谚语、诗词、典故哲理解析(2)
成语、谚语、诗词、典故哲理解析(2)
二、谚语俗语名言类
1、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简析: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一句名言,与他的另两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都是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与此相反,他的学生克拉底鲁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2、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简析: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简析: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知识结构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4、有志者,事竟成。
简析: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又如,“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5、满招损,兼受益
简析: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同属此理。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简析:夸大意识的能动性,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
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简析: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
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8、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简析: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简析: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也可从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去理解:流动的水不会腐败,门上的枢钮经常转动,就不会生虫。由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部条件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即使水有腐败的外部条件,木头外面也有虫子在繁殖,但只要水和木头是经常运动,外因就不能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简析: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
消亡。又如,“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11、心外无物
简析: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简析: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1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简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14、“心之官则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记忆皆在脑”
简析:三者的共同点在于说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的基础,物质决定意识。
15、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简析: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简析: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了解什么就承认不了解什么,这样的态度才识明智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来把握,从自己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
17、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简析: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18、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简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19、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简析:人的爱好各有不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简析:说明事物遗传中的一种必然联系,即规律性。同时包含矛盾特殊性原理,并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又如,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也是说明这个道理。
21、一刀切
简析: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照办照抄”、 “一风吹”等同属此类。
22、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丢了西瓜捡芝麻简析: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同属此类。
23、牵牛要牵牛鼻子
简析: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24、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
简析:比喻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又如,“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等亦属同理。
25、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简析: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指做事情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又如,“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单打一”亦属此类。
26、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
简析:同志常常以此来比喻成绩与错误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决定,所以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27、抓好典型,兼顾一般
简析: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
2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简析:说明外部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又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出高徒”、“哥们义气害死人”等都说明了外因的作用。
29、师傅引入门,学艺在个人
简析:说明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3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简析: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简析: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又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坐井观天等,同属此类。
32、人变一世,天变一时
简析: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33、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简析:这是说全局与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局部离不开整体,否则,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所以想问题、办事情,必须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如,“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等,同属此理。
3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简析: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又如,“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也可理解为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又如“牵一发而动全身”。
35、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简析: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把两种互不相干的事情强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种“联系“。又如,“看相知命”、“彗星,不祥之照”“心想事成”、对流星许愿等,同属此类。
3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简析:这是说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又如,“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以及韩非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等,都包含了发展的观点。
3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简析: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简析:说明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权衡利害。有益的事,应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
39、瞎子摸象
简析:比喻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