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得体会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得体会
  在平⽇⾥,⼼中难免会有⼀些新的想法,马上将其记录下来,从⽽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好的⼼得体会都具备⼀些什么特点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得体会1
  通过在线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修养”,使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是进⾏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必先接受教育,⾃⾝必须具有⾼尚的道德品质,⽅能以⾝⽴教,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为的规范要求,⽽且也是教育学⽣的重要⼿段,起着以⾝⽴教的作⽤。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事业⼼。作为⼀名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爱岗敬业。事业⼼是教师从事教育⼯作的强⼤动⼒。表现为教师为了学⽣的发展,不计较个⼈得失,处于忘我的⼯作境界。事业⼼强的教师关爱每⼀位学⽣,尤其是班级中的弱势体。
  爱⼼。教育的⼀切源于爱学⽣。教育从爱起步,有爱伴随,因爱结果。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学⽣。师爱是严慈的爱,是付出不图回报的爱,⼴泛⽆私的爱。教师关爱每⼀位学⽣,学⽣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宽容⼼。宽容表现出教师博⼤的胸怀和巨⼤的智慧。宽容学⽣就要“不责学⽣之⼩过,不揭学⽣之隐私,不念学⽣之⼩错”。宽容不是放任⾃流,不是⼀味迁就,⽽是⼀种运⽤恰到好处的教育⼿段。教师能以宽容之⼼对待学⽣,不仅维护了学⽣的⾃尊⼼,⽽且学⽣就能学会宽容别⼈,就回明⽩“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信⼼。教师要有⾃信⼼,学会正确评价⾃⼰,辨证的看待⾃⼰的缺点。“⼈⾮圣贤,熟能⽆过”。
  总之,今后我要努⼒从思想上严格要求⾃⼰,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尚的⼈格魅⼒影响⼈,⽤崇⾼的师德师风塑造⼈,⽤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努⼒提升⾃⼰的道德修养,把汗⽔⽆怨⽆悔的洒播在祖国勃勃⽣机的花园⾥,在蔚蓝⾊的天空下守望孩⼦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得体会2
  教师这⼀⾏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要想成为⼀名优秀的教师,让学⽣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学校⾥对学⽣起着直接的影响作⽤,因此,教师⾃⾝的品德修养尤其重要。通过学习新规范,⼼中不由得产⽣⼀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等⽅⾯有了更深的理解。
  ⼀、加强师德修养,提⾼师德⽔平
  作为⼀名⼈民教师⾸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的⾼尚师德不是⾃发产⽣的,⽽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师德修养和⾃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为⼈师表”。这就要求⽼师要具有⼀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做到,平易近⼈、严中带慈、公平待⼈、勤奋好学。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性
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的成长。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修养,⾃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作则,以德服⼈,以情感⼈,以⾝⽴教,为学⽣树⽴起楷模的形象。
  ⾸先,我能够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的职业理想;作为教师我有⼀种职业⾃豪感,从我站到讲台上的第⼀天开始,我就很热爱这份⼯作,我知道⾃⼰⾝上的责任重⼤。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的道德形象,追求⼈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有更⾼的⼈⽂⽬标。
  其次,进⼀步提⾼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在政治思想⽅⾯,努⼒提⾼⾃⾝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民的教育事业,为
⼈师表。我长期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努⼒提⾼⾃⾝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学校组织学习新规范,我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并写了深刻的⼼得体会,⾃⼰在⼼⽬中暗暗下定决⼼像优秀的教师们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履⾏师德规范对教书育⼈的深远意义。从内⼼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的道德情感,⾃觉履⾏师德规范。
  ⼆、努⼒探索,教书育⼈
  作为⼀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责任感和⽆私奉献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提⾼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
  ⼀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的责任,才是好教师,才能实现其⾃⾝的价值。履⾏职责是实现教师的⼈⽣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奉献是⼀种崇尚⽆私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私奉献,具有⾼度的奉献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全⾝⼼的投⼊到教书育⼈中。
  三、以⾝作则,严于律⼰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他的品德操⾏对学⽣有着巨⼤的影响和熏陶。教师⾔⾏上的不妥当,⼈格上不完善,都会影响学⽣个体的发展,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坚持⾼尚情操,应以⾝作则,严于律⼰,注重⾝教,为⼈师表。
  ⼈常说:“⽆德不成师”、“有其⽗必有其⼦”都阐明了这浅显⽽⼜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必须要有好的⽼师,只有教师的⾔⾏做到正直⾼尚,才能⽤⾃⼰的道德思想逐渐感染并⽀配学⽣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规范中的要求去做,保持廉洁⾃律,坚持⾼尚情操,努⼒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我约束、⾃我调控、⾃我完善,保持⾏为的端正廉洁。
  在今后的⼯作中,我要从思想上⾏动上提⾼⾃⼰的⼯作责任⼼,树⽴⼀切为学⽣服务的思想。继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丰富⾃⾝学识,努⼒提⾼⾃⾝能⼒、业务⽔平,严格执⾏师德规范,提⾼⾃⼰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切困难做⽃争的思想和作风。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朝⼀⼣的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和探索。教师要⽤⾃⾝的⾼尚⼈格、优良品质来感染学⽣,我们每⼀个教育⼯作者要⽤⾃⼰的⾔⾏去实践,在实践中来塑造⾃⼰为⼈师表的良好形象,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得体会3
  作为今年进⼊贵州师范学院的⼀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师培训中⼼组织的20xx年冬季贵州省⾼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通过培训,系统学习了作为⾼校教师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提⾼了⾃⾝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其中,对《⾼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深⼊学习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教育的伦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内容,从职业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职业⾏为、以及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充分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对⾼校教师的这⼀神圣职业的要求和具体标准,对于今后在⾼校教师岗位上不断提⾼职业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现将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得总结如下:
  ⼀、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
  伦理是⼈们在处理⼈与⼈的相互关系是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教育伦理就是⼈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伦关系,以及⼈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正是在教育的伦理关系中,确认了我们做“教师“的社会⾝份和社会⾓⾊。教育伦理所阐发的核⼼价值观就是⼀个教师在从业过程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就是我们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
的“为师之道”。我们既然在择业时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就应当对⾃⼰的选择负责,积极主动地遵循蕴含在教育伦理关系中的⼈伦之理的要求,只有⾃觉并认真地遵循了它,我们才能⽆愧于⾃⼰的⼈⽣选择,成为⼀名优秀的⼈民教师。我们只有⾸先从把握我们的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才能深切领悟做⽼师到底应当遵循哪些“⾏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作为教师的良好德性和品⾏。
  ⼆、⾼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
  ⾼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在⼀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校教师职业道德总是在⼀定时期的⽣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影响和制约下逐渐形成,历史上的教师道德遗产是⾼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校教师职业劳动是⼀种特殊的劳动,正是⾼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校教师职业道德有着与其他职业道德不⼀样的特征。⾼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其特有的社会功能,能够完善个体⼈格,培养职业品质,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树⽴⼈格榜样,增强育⼈效果,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明进步的社会功能。它具有道德⼈格的⾼尚性,道德⽬的的明确性,道德⾏为的⽰范性,道德内容的全⾯性和道德影响的⼴泛性。
  三、⾼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专业⽂化素质和实践能⼒素质是⾼校教师应当具备的两⼤基本素质,它决定着教师的“师能师技”。但是,要成为⼀名真正优秀的⾼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素质决定着教师最为根本
的“师品师德”。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的职业⼈格、专业知识和育⼈能⼒的综合反映,这种品质在⼀般⽣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
质很多,主要有⾼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和健康的⾝体与⼼理等各⽅⾯。道德素质的培养过程,实际上是要完成⼀个由“外道”向“内德”的转化过程,在这种转化过程中逐渐地帮助个体实现由外在规范的“他律”要求向⾃我内在的“⾃律”要求的伟⼤飞跃。⾼校教师应该把教育教学⼯作当作体现⾃⼰⽣命价值和⼈⽣理想的事业,⾃觉做到热爱并献⾝教育事业。敬业精神是⼀个合格的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为规范,⾼校教师必须做⼀个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志献⾝教育事业,全⼼全意、精益求精地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建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具备和发扬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具有⾼度的知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和精业意识。敬业精神对于我们满⾜⾃我⽣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它会丰富我们的⼈⽣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是我们在社会⽣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它是我们实现⾃我⼈⽣价值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培养⾼校教师的敬业精神,我们应该树⽴“我的职业就是我的事业”,“对职业负责就是对⾃⼰的事业负责”,“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负责”的职业意识,
  四、⾼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才培养是⾼等学校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校⼈才培养的特点在于:⾼层次、专业化、复杂性和⽰范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切教师的⾏为都有普遍的约束⼒,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这⼀根上发展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多⽅⾯道德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运⽤,其核⼼价值观主要体现为: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原则,集体主义原则,⼈道主义原则。道德原则的确⽴是为了指导⼈们的⾏动服务的,⾼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业是为了指导⾼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作中的⾏动。教师的⼀⾔⼀⾏都应该体现基本的道德原则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影响同事,才能创造⼀个和谐的⼯作环境,才能创造⼀个和谐⽽⼜不失活泼的校园⽓氛。⾼校教师应该主动地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指导⾃⼰⾏为举⽌的⾏动指南,只有只这样才能才能让⾃⼰成为⼀个称职优秀的⾼校教师,从三个⽅⾯严格要求⾃⼰:⼀是⾔传⾝教,追求公平;⽽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乐于奉献。
  五、⾼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等教育管理是管理主体有意识地协调教育各⽅⾯关系,旨在达到既定的教育⽬标的过程,它包括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微观⾼等教育管理通常包括⾼等院校教学管理、⾼等院校科研管理、⾼等院校学⽣教育管理和⾼等院校后勤管理等⼏个⽅⾯,可以概况为对⼤学⽣的教育与管理和对⾼校教育事务活动的管理。辅导员是⼤学⽣思想政治教育、⽇常管理⼯作的主要承担者,伴随着⼤学⽣⽣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接触交流最多,对学⽣有着⼴泛影响⼒的教育者。随着⾼等教育体制改⾰的深化,⼤学⽣的思
想政治⼯作⾯临着种种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辅导员的素质显得⾄关重要,必须从以下⼏⽅⾯不断加强⾃⾝的职业修养:思想政治修养、知识能⼒修养、性格修养、道德修养。⾼校⾏政⼈员具有双重性质,虽然没有直接任教,但在⾼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其⾏为会对学⽣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有: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和求真务实。
  六、⾼校教师在教书育⼈中的道德规范
  教师要履⾏好教书育⼈的神圣职责,师才师艺和师能固然重要,但教育实践活动要最后收到实效还离不开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从教⾏为的有效规范。⾼校教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内在品性。对于我们每⼀位新教师⽽⾔,新的职业给我们提出了“为教之理”,“为师之道”的新要求,需要通过“得道化德”的⽅式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这个“化”字就是要将新要求内化“为⼰“的内在品性。⼀名教师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才能在从业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依靠⾃⾝良好的教师职业德性,肩负起教书育⼈的神圣职责。教师职业的⼈格定位不同于⼀般的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的⼈格提出了更⾼的道德要求,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实现职业活动内的“⾔教”与职业活动外的“⾝教”的统⼀,实现“德之⾃修”与“德之助修”的统⼀。
  七、⾼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道德品质培养的三⼤基本途径。⾼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校教师在道德上的⾃我锻炼、⾃我改造、⾃我提⾼和⾃我完善的实践活动。道德实践是⾼校教师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最根本途径。⾼校教师长期居于知识分⼦的最⾼层,堪称社会精英。所以,⾼校教师不但要加强⾃⾝的⼈格修养,还必须根据⾃⾝的职业特征,有意识地进⾏⾃我良好职业品质的培养。作为⾼校教师,其道德修养也因其社会⾓⾊的特殊⽽有着⾃⾝不同的要求,做到恪守底线,注重私德,追求境界。加强⾃我师德修养,需要讲究⽅法,慎独修⾝,保持操守;内省⾃讼,改之为贵;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学习,相互切磋;⽤于实践,不断磨练。
  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是每个⼈提⾼道德品质的基本途径。道德是⼀定⼈共同体在长期的社会⽣活中不断形成的。⾼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样是⾼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作中不断积累,并通过⼴⼤理论⼯作者整理形成、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作为⼀名即将进⼊⾼校教师⾏列的新教师,接受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前辈的道德实践经验,是迅速提⾼职业道德品质的⼀条⾮常有效的途径。在新的历史机遇⾯前,作为⼀名⾼校教师,应当具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伟⼤的历史使命感,全⾝⼼投⼊到⾼等教育事业中去,在今后的⼯作当中不断提⾼⾃⼰的专业⽔平和职业道德品质,潜下⼼来育⼈,努⼒做受学⽣爱戴、让⼈民满意的教师,成为⼀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校教师。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得体会4
  “⼀个⼈⾯对外⾯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个⼈⾯对⾃我时,需要的是镜⼦。通过窗⼦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镜⼦才能看见⾃⼰的污点。其实,窗⼦和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你的⼼⼴⼤书房就⼴⼤了,你的⼼照亮了,世界就明亮了。”
  这是邹强博⼠在结束《中⼩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时,借作家林青云的话,送给我们这些国培学员的⾄理名⾔。通过
学习,我明⽩了这⾥的“镜⼦”就是指《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要求我们时刻⽤《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做⼀名合格的教师。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像是醍醐灌顶,茅舍顿开,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这⼀⼯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们要爱⾃⼰的职业
  热爱教育,献⾝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个教师的事业成就和价值实现。不仅仅依靠他的知识⽔平和教育才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的态度。很难想象⼀个见异思迁、⼼猿意马,不热爱教育⼯作的教师,能倾尽全⼒投⾝教育,担负起教师应尽的崇⾼职责。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坚定了信念,终⽣爱⾃⼰的职业。
  ⼆、我们要建⽴⾃⼰的专业理想和信念
  热爱教育,就是要树⽴崇⾼的专业理想,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和⾼度的责任感。崇⾼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热爱教育,献⾝教育事业的重要精神⽀柱和动⼒源泉。事业⼼是⼀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所从事事业的执着追求。陶⾏知先⽣提倡教师应有“捧着⼀颗⼼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私的献⾝精神。显然,没有强烈的事业⼼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教师的责任感能使教师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把⾃⼰所从事的事业看作是对社会,对他⼈不可推卸的⼀种道德责任,⽽不会把它当作⼀种外在的强制,从⽽促使教师在教育⼯作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度⾃觉地实践正确的道德⾏为,以保证教师育⼈⽬标的实现。我通过这次学习认识到: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愿清贫;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乐于奉献;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把学⽣的发展和提⾼放到⾃⼰⼯作的最⾼位置。
  三、⽴求达到道德要求的最⾼层次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由于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和社会的⾼期望值,从总体上说,教师道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较⾼的层次上。⾸先,是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期望和要求的⾼层次性。教师的劳动影响着⼈类社会的发展,没有哪个职业⽐它更受社会众多对象的关注。汉代扬雄说“师者,⼈之模范也”我国封建社会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共排次第。英国最近把社会分成⼗七个阶层,⽽教师是排在第⼀位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们认识到了教师⼯作的特殊的社会作⽤,将它视为⼀种神圣的职业,因此成为普遍受到⼈们爱戴和尊敬的职业。因此,在道德要求上,⾃然也就提出了更⾼、更严格的要求。其次,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较⾼的职业道德。教师肩负着培养⼈,塑造⼈的重任,不仅要⽤⾃⼰的丰富学识教导⼈,更重
要的是要⽤⾃⼰的品格教育⼈,以⾃⼰良好的德⾏和习惯去影响学⽣。教师的⽚⾔只语,举⼿投⾜,时时在⾃觉或不⾃觉地将信息传递给学⽣,影响着学⽣。因此,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不仅要具有⼀般公民应有的道德意识,体现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要求,⼜要体现先进分⼦的道德建设要求,要把道德建设的⼴泛要求和先进要求统⼀于⼀⾝。因此,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职业,必将竭尽全⼒达到道德要求的最⾼层次。
  四、做⼀个合格的教师
  1、确定⼀个符合实际的发展⽬标。
  2、⽤研究者的眼光和⼼态审视⾃⼰的教学⾏为。
  3、唤醒对⾃⼰的教学⾏为的不满⾜状态。
  4、学习合作,在同伴互助中提⾼⾃⼰。
  5、树⽴良好的学习意识。
  6、勤于积累,善于反思。
  7、孜孜不倦地奋⽃追求。
  在今后的⼯作中,我将谨遵教书育⼈的历史使命,忠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把⾃⼰的的青春和汗⽔,⽆怨⽆悔的洒在祖国勃勃⽣机的花园⾥,在祖国蔚蓝⾊的天空下守望孩⼦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得体会5
  教育⼤计,教师为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作为⼀名⾼校的⼈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层次⼈才的重要使命,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化知识,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化造诣,还需要有崇⾼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为⼈师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发展的⼈才。《教师法》规定必须对新进教师进⾏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及业务培训,对于刚⾛上教师⼯作岗位的我来说,学习《⾼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使我对⾼校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所肩负的重⼤责任,明确了⾃⼰将来的奋⽃⽬标和发展⽅向。下⾯,我就对此次学习谈谈⾃⼰的体会。
  本书分别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校教师在教书育⼈中的道德规范、⾼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校教师职业⾏为的道德选择、⾼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及⾼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个⽅⾯系统地阐述了⾼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书育⼈⼯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对每⼀位学习的教师来说,其影响是⾮常深远
的。
  教育伦理,就是⼈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伦关系及⼈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其所阐发的核⼼价值观就是作为⼀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为教之理”,即“为师之道”。教师职业道德从“做教师”⽅⾯理解是指教师在教书育⼈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如果从教师应当具有的内在品性⽅⾯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的⼈格品质,然后再通过教书育⼈的德⾏表现影响学⽣的成长,同时完善⾃我品质,提升⼈⽣境界。“伦”⽣“理”,“理”成“道”,“道”化“德”,教育伦理也是⼀种⼈伦关系,如果教师能够将“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所阐发的道理内化于⼼,那么他将“得道化德”,从⽽使⾃⼰拥有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
  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其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为:
  [1]⽬的的双重性:教师劳动的最⼤特点是培养⼈,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书⽽且要育⼈;
  [2]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影响下,不断成长着的有思想、有感情和理想的活⽣⽣的⼈——学⽣;
  [3]⼿段的⽰范性:教师应该以⾝为教,为⼈师表;
  [4]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对学⽣的培养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5]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活动;
  [6]效果的滞后性:教师劳动的产品是⼀种特殊的产品,其价值不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
  正是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与其他职业所不同的特点,如道德⼈格的⾼尚性、道德⽬的的明确性、道德⾏为的⽰范性、道德内容的全⾯性及道德影响的⼴泛性等特点。作为⾼校教师,拥有⾼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完善⾃⾝⼈格,形成积极的导向,树⽴⼈格榜样,引领社会风尚,不仅可以影响学⽣,⽽且还会通过学⽣影响学⽣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因此,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明建设和发展,⽽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明的发展。
  ⾼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其劳动任务不仅是教书还要育⼈,这就要求⾼校教师除了要有⾼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及健康的⾝体与⼼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化素质和实践能⼒素质。在专业⽂化素质⽅⾯要求有⽐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校教师必须树⽴终⾝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业务⽔平;在实践能⼒⽅⾯要求具有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创新能⼒、语⾔表达能⼒、组织管理能⼒、⾃我调节能⼒及使⽤现代教育技术的能⼒等。要成为⼀名优秀的⾼校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在⾼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中占核⼼和领导地位,⽽⾼度的敬业精神是⾼校教师职业素质
的最集中体现。作为教师,我们⼀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为⼈梯的奉献精神,应该以⼈为本,以学⽣为中⼼,尊得和爱护学⽣,为⼈师表,严以律⼰,关⼼集体,把职业当成事业,树⽴对职业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的职业意识,踏踏实实做好⾃⼰的本职⼯作。
  ⾼等学校发挥着⼈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功能,⾼校是培养⾼层次专业⼈才的地⽅,作为⾼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相应的职业道德原则,如教育公平原则,即让所有⼈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特点的教育及让受教育者⼈⼈学有所得,学有所⽤。教育诚信原则,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端正学术道德⾏为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集体利益⾼于个⼈利益,当个⼈利益与集体利益发⽣冲突时应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应充分尊重和维护个⼈的正当利益。⼈道主义原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树⽴以⼈为本的教学思想,以⼈的全⾯发展为本。
  ⾼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学⽣教育管理活动的⼈,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灌输者,是联系学⽣与学校的纽带与桥梁,是⼤学⽣健全⼈格的培育者,辅导员可影响学⽣的道德习惯、性格⽓质的形成,辅导员的兴趣、专长、仪表风度及⼈格魅⼒等对学⽣⾏为习惯及审美情趣等都有⼀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学⽣辅导员应加强思想政治、知识能⼒、性格、道德等各⽅⾯的修养,关⼼学⽣的`学习和⽣活,想学⽣之所想,急学⽣之所急。⾼校⾏政⼈员有双重性质,⼀⽅⾯是⾏政管理⼈员,另⼀⽅⾯是⾼校教师,也会对学⽣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政⼈员必须遵循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道德规范,做到不贪、不占、不奢、忠于党、多办事、办实事,全⼼全意为学校师⽣服务。
  教师职业是⼀种神圣的职业,教师既要承担教书育⼈的责任,⼜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过程中应做到有教⽆类,亲徒学⽣;循循善诱,诲⼈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师表,以⾝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强,学⽽不厌;⼼平⽓和,虚怀若⾕;⾐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维护⾃⾝的⼈格尊严和形象,以获得学⽣的敬重。
  ⾼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科技创新和科技发明的重任,因此,必然将从事学术研究,这就要求⾼校教师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合作,服务社会、造福⼈类的道德规范。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不怕艰苦,⽢于寂寞,淡泊名利,敢于批评与⾃我批评,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尊重他⼈的学术成果,相互尊重与学习,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校教师作为⼀个特殊的体,其所处的地位和⾝份也具有特殊性,⾼校教师职业道德选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在教师职业⾏为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这就要求⾼校教师在职业⾏为道德选择过程中应处理好动机、⼿段和⽬的的关系,使三者保持在道德上向善的统⼀性,最终实现教书育⼈的双重⽬标。同时还应处理好⾃由与责任的关系,在道德选择标准中还要把握好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