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弟子力作、国医大师推荐,“中医人工智能”疗效揭秘
中医人工智能“中医大脑”是怎么样辨证处方的?“中医大脑”真实的诊疗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一直以来,这是行业行外诸多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经过半年的筹备,问止中医首部书籍《AI岐黄—中医大脑医案集》正式发售,通过本书,我们一窥“中医大脑”的神秘面纱。
倪海厦指导开发
源自2008年
2008年,在倪海厦先生的指导下,林大栋博士投入开发“中医经方专家系统”,十年磨一剑,于2018年正式成立问止中医,并从美国硅谷搬回到深圳,正式推出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
倪海厦说“经方根本就是计算机程序的语言”、“不懂经方的民众,只会使用计算机,就可以替自己看病与治病”、“将来必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将受惠于这个软件”。
打开“中医人工智能”黑匣子
这是史上第一部“中医+人工智能”临床学术专著,本书收纳30则问止中医诊疗案例,呈现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中医大脑」辨证、组方、用药、疗效随访的真实全貌,帮助读者一窥「中医大脑」“算法黑匣子”内部深藏着的诊疗思路。
案例100%真实,可以溯源回案例背后的每一位顾客。案例附有顾客医院检查报告、随访聊天记录等详实资料。借此表达一下问止的态度——真诚。专家推荐书
国医大师领衔作序推荐
本书由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下属一级出版单位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三位中医界前辈师长作序推荐。
◆ 国医大师刘志明老先生
书中详尽呈现了“中医大脑”在辨证遣方用药时“症 - 证 - 病 - 方证 - 药证”的思维模型。针对许多现代疾病,古人怕是并无足够的认知,问止中医人工智能“先辨病、再辨证”的诊疗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主任委员张洪春先生
在数据的精确处理方面,计算机比人脑有巨大的先天优势。AI,就是人工智能;中医大脑,其实就是一个高度人工智能的数据库。里面储存了海量历代大医著作,并且用高明的算法将其中的关键信息加以分析,组织,高度有序化,用以辅助人类医生决策……
◆ 中医科学大会创始人刘峻杰先生
问止中医《AI 岐黄—中医大脑医案集》是一部同时在中医临床和中医人工智能学术研究方面深具创意的新作。问止中医证实了人工智能中医大脑辅助诊疗对于提高疗效、造福患者、普及中医的价值。本书融汇了古老的中医与尖端的科技、东方文化与西方算法,标志着中医科学化、中医智能化显学时代的开启或许已经到来……
中医临床进阶“”
全书共570页,是中医临床类专业著作,适合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度阅读。
如果你是一位中医爱好者,其实也可以通过本书掌握中医经方派的“正法”,即通过30则案例
的深度拆解,把方剂拆得支离破碎,以学习“机器人老中医”遣方用药的思维。中医临床的正法,全然剖开了、铺开了、敞开了,让读者看个明白、学个痛快。
▲扫码购书
通过「导论」读懂
中医大脑的思想
林大栋 
2008年,受到恩师倪海厦老师的鼓励,我开始了一套名叫“经方专家系统”的程序开发。当时的时空环境下,人工智能还不成气候,云计算也还没有发展,所以那套程序可以说是一个很基础的中医经方计算器。但是倪海厦老师看过后十分开心,他说:中医经方的逻辑性很强,如果这套系统可以被世人所用,偏远地区的患者也都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名医”了。
自那时起,我就持续不断积累扩大这套系统的知识库。12年后的今天,看到集结问止中医科技算法工程专家运用人工智能和云端计算而构成的“问止中医大脑”。
▲目录页1
工具为人所用 
读者朋友也许会问:当我们用中医人工智能来辅助诊治的时候,医者的角是不是变得不重要?医者是不是再也不用精进?事实上这恰好误解了我们希望推动中医大脑运用的初衷。中医大脑辅助医者在他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更深度而精确地分析病症、用方用针,透过中医大脑的辅助,医者不会因为个人的学习及经验的差别而在临证时有所遗漏和偏失,医者是第一线面对患者而做出四诊的核心,所以医者的重要性始终都是最高的。
这就如同在现代医学体系里,西医早已经有各种科学的设备和分析方法来帮助自己看诊。对医者本身的提升和学习精进,中医大脑的学习模块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不断地使用中医大脑在临床上诊治,医者的医术也会随之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中医大脑处方;辨证与体质分析
本书体例说明 
在原本医者的临床纪录说明之外,本书的体例按照“整体病症分析、症状统计、体质分析、中医大脑处方、处方中的用药分析、处方中的药对分析、处方中展现的可能方剂、组合分析、方性分析”等几个方面展开。为清晰呈现,我们使用了大量的图表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中医大脑的心法。
以下列举各单元的内容结构并分别加以说明:
▲方剂分析、辨证思路与方解
整体病症分析
在这个单元里面我们会把这个医案中的相关病症透过现代医学的看法及传统中医的看法做一个介绍和整理。主要是帮助大家了解医案中的病症在现今医疗体系中的研究进展,以及传统中医在面对此问题时的对治方法。
症状统计
我们会把医者在四诊中收集到的患者症状信息分门别类整理出来,作为我们后面体质分析的基础及了解处方用药的根据。
体质分析
除了先从症状来分析患者的体质之外,我们把症状输入中医大脑的学习模块,看看这些症状在不同的辨证观点下有哪些面向和看法,借此进一步了解患者可能的体质趋向。体质是中医大脑辨证开方用药的基础根据之一。
中医大脑处方
这部分主要是把中医大脑的处方和加减列出并附上中医大脑使用的剂量。
处方中的用药分析
我们在本模块分析处方中的单味药,列出其主治和应用的简表,透过单味药的选取来看中医大脑在这一诊中的初步分析。再渐次由“单味药”而“药对”,最后再来分析本方可能包含的方剂结构。
处方中的药对分析
药对分析是本书的一大特,更是中医大脑基础算法。透过了中医大脑的学习模块,我们把
方剂中的药对列出来。然后我们再根据其功能及主治分门别类地归纳出单味药组成的药对之间的协同作用,我们会整理出本方药对结构分析图,清楚地展示本方的功能方向及覆盖触角,让读者了解到所有的单味药是如何协同作用来完成中医大脑想要的效果。
处方中展现的可能方剂组合分析
在这里要介绍一个我们新创的名词——“结构符合方剂”。即当A方剂是B方剂的子集时,我们称A是B的结构符合方剂。以胃苓汤为例,我们知道这是朱丹溪先生所创的平胃散和五苓散合方。平胃散和五苓散就称之为胃苓汤的结构符合方剂。此外同样是胃苓汤的结构符合方剂的还有: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朮甘汤、桂枝去芍药汤、猪苓散、泽泻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