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  总第642期
O C C U P A T I O N
2023年9月下
81
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成效、困境和优化路径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基于《意见》,校园篮球作为“三大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校园篮球紧扣“将篮球运动回归本园,将篮球运动融入校园”等理念并取得了诸多成就。与此同时,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致力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成效
(一)校园篮球特校的建设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自此,北京、河北
等11个省(市)进行校园篮球校的试点。从试点布局的特点来看,第一批校园篮球校主要分布在中小学。经过4年的发展,校园篮球特学校的数量、分布均朝着合理化、平均化发展。从2017、2018、2019这3年的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学校数据来看,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学校共1976所,涉及2个直辖市,13个省级行政区;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学校共1942所,涉及4个直辖市,24个省级行政区;2019
文 / 李言涛
摘 要:当前,我国校园篮球发展仍面临诸多的困境。面对功利化思想严重、传播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限制因素,相关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借鉴国外校园篮球的发展案例与成功经验,通过理论思考、实践探索以及经验总结,推动我国校园篮球运动逐渐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校园篮球发展    成效    困境    优化路径
年,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学校共1890所,涉及4个直辖市,27个省级行政区。从上述数据中不难发现,作为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一大方面,校园篮球特学校的分布更加科学。一方面,建设数量的增长由“激增”向“平稳”过渡;另一方面,地域布局逐渐朝着“由点到面”发展,即由少数省份向全国覆盖。
(二)校园篮球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分析2018年,《青少年校园篮球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制定并试行。相比于以往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基于校园篮球教学的体育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科学性。从《指南》的内容来看,校园篮球教学根据青少年的身体发展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划分多个水平等级,拟定多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质量评价标准、教学建议。二是普及性。《指南》面向的体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全体学生。作为校园篮球教学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指南》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性并强调广泛参与、普及为重。三是操作性。区别于以往的篮球教学,校园篮球教学的内容讲求简洁、实用,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难度较低。四是综合能力。一般来
82
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传授大量的技术,又要加强对学生篮球文化的熏陶,发挥篮球运动的育人功能。
随着校园篮球教学的推进,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将篮球纳入中考体系。以焦作市为例,从2024年起,该市的中招体育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其中过程性评价占30分,终结性评价占70分。在终结性评价中,学生既要完成必考、抽考项目,又要在选考中从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中任选其一。篮球教学被纳入中考体系,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篮球训练等体育锻炼之中。
为了最大程度地打造特化校园篮球教学,除了前文提及的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外,还包含竞赛体系和训练体系。其中,在校园篮球训练体系方面,部分学校遵循“每天校内1小时、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等要求,每周安排1~2节篮球训练课。此外,在竞赛体系层面,构建起了“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竞赛体系。校园篮球开始朝着体系化、系统化发展。
(三)校园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分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并非新事物。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历经3个阶段。第1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该时期的篮球运动处于普及阶段,所以后备人才的培养比较分散,培训地大多集中于经济文化中心。第2阶段为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家紧扣“三级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区别于第1阶段的培养理念,以“三级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更加讲求专业化、竞技化,并致力于向国家输出优秀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级人才培养体系”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其一,学生发展受限。其二,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脱节。为了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结合校园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求,目前,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培养为三级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学校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社会化培养模式的混合。从实践效果来看,上述培养模式依旧有其缺陷,应紧扣社会、教育、社会等方面的“体教结合”,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困境
(一)课程标准执行缺位
《指南》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水平将校园篮球学习分为五级水平。其中,小学1、2年级为水平一;小学3、4年级为水平二;小学5、6年级为水平三;初中1~3年级为水平四;高中1~3年级为水平五。从实际的教学案例来看,教师经常忽略能力的培养而将大部分的精力倾注于技术的指导。例如,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应围绕基本技术和组合技术动作培养快攻、传切、掩护、协防等多个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城市的中考考试内容为运球,所以大部分学生仍在学习传球、运球、投篮等基本技术。这样一来,校园篮球教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和用。
(二)教育理念存在滞后性
校园篮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容易陷入“唯分数论”的陷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似乎不再被称为“副科”“小科”,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案例来看,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科目占的分值依旧较大,体育教育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校园篮球被纳入各级升学考试,但校园篮球教育随之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教师仅讲授考试标准中的内容而忽视了学生的
职业  总第642期
O C C U P A T I O N
2023年9月下
83
个体差异和篮球训练的特点和规律。
(三)学校体育社团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学校体育社团是构建校园文化、营造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载体。相比于国外的体育社团建设,我国的学校体育社团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师资配置、经费划拨、场地器材等要素的影响,学校体育社团经常出现形式化、流程化的问题。二是受教育理念的影响,家长、学生缺乏对学校体育社团的认知。
(四)性别分化现象严重
“女孩不适合打篮球”“女孩打篮球太累了”。在开展校园篮球运动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听到上述说法。与此同时,在日常的篮球训练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男生驰骋赛场,女生只是观赛者。这会出现如下问题。第一,参与篮球运动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女生会因“害怕受伤”自动退出篮球运动的学习。第二,学校对女子篮球缺乏重视。虽然女子篮球与男子篮球学习的内容相同,但是在篮球赛事开展、场地器材分配等方面却有着不同的要求。严重的性别分化现象不仅违背了校园篮球发展的宗旨,也不利于我国校园篮球运动的发展。
(五)竞赛体制尚未完善
竞赛体制作为校园篮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体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走向多元化的关键。然而,当前的竞赛体制尚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从承办单位来看,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篮协、各地方篮协、大体协、中学生体协、校园篮球联盟、各类体育公司等不同系统的单位均可以承办篮球赛事。由于不同的承办单位的组织形式有所不同,所以各赛事的年龄组设置、报名资格均有所差异。例如,由教育系统主办的篮球竞赛虽然覆盖面广,但受组织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时期的校园篮球竞赛均存在水平低、
竞赛结构单一的问题,这也影响了篮球后备人才输出。
三、我国校园篮球发展的路径优化
(一)优化课程讲解内容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为了贴合升学考试的需求,经常会将授课内容与考试标准相结合。然而,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心理诉求各不相同。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篮球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重构教学理念并根据课程标准和《指南》拟定教学内容。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内容。第一,建立科学的课程目标体系。例如,在水平五这一阶段,学生应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比赛,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技术水平。此外,在日常的篮球运动中,学生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善于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针对上述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系统的教学目标。第二,丰富篮球教学的内容。一般来说,篮球运动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既要按照课程标准拟定丰富的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第三,建立分层化的评价体系。一般来说,身体素质、性别等要素均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好中期的观察。借助丰富的观察结果,教师不仅要调配好教学资源,还要予以适当的引导。
(二)打破多种限制
学校是校园篮球活动的主舞台。一直以来,女生体会受性别影响不愿意参与篮球活动。针对这一现象,学校首先要重构教学理念并打破隐形的性别壁垒,引导女生参与篮球运动。一般来说,开展女子篮
球运动价值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各类女子篮球赛事均能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此外,女子篮球与男子篮球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采取不同的锻炼方法,借助女子篮球社团以及
84
制,积极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
(三)构建统一竞赛体系
为了构建统一的竞赛体系,学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即分层稳定。一般来说,一个统一且完整的竞赛体系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成立成熟的学校篮球代表队。通过班级、年级、学校等多个梯
度的选拔,学校既可组建一支实力强劲的代表队,又能加强校园篮球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构建多位一体的竞赛体系。从实际情况看,因为承办单位多样使得各篮球比赛的要求有所出入。为了确保比赛的质量,学校应联合社会青少年篮球俱乐部等多个主体开展丰富的篮球联赛。在此过程中,学校代表队、俱乐部代表队既可以形成良性竞争,又能推动“四级”青少年篮球联赛格局的形成。第三,打破教育系统、体育系统间的壁垒。以2022年7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例,该足球赛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举办,且只按照年龄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4个组别。通过将名头各异的联赛合并起来,青训人才的挖掘变得更加便利、高效。所以,要想真正利用校园篮球运动的开展培养后备力量,相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建立统一的竞赛体系。
(四)加强与俱乐部间的联系
目前,校园篮球人才的培养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为了最大程度地将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除了要传授大量的篮球专业知识外,还要与篮球俱乐部共建良性的机制。
一直以来,课后体育服务体系存在一定的缺口,通过篮球俱乐部与校园篮球的结合,在提升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不断调动其参与积极性。考虑到最终的合作效果,无论是篮球俱乐部还是学校都要强化教师与教练员、学生与
学员间的交流。通过资源互补,校园篮球会逐渐朝着高效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篮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作为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篮球无论是从特学校的构建,还是从日常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的内容来看,都朝着科学化、合理化发展。区别于以往的篮球教学,新时期的校园篮球发展旨在以篮球运动为基础,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让学生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体会其中的体育精神。然而,受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校园篮球发展仍存在功利性、滞后性等问题。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篮球的作用,学校可以参考足球训练的模式,依托统一的赛事体系、特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积极性。此外,校园篮球发展离不开多个主体的共同努力,所以学校要积极与篮球俱乐部合作。通过定期、高效的交流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董国民,贾志强,贾必成.我国校园篮球发展机遇、困境及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2(11).
[2]汪普奎,施成娥,陈钧,等.我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的现实困境与新时期发展机遇、调适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6).
[3]田宝刚.“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篮球发展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7).
[4]周钰.体教融合背景下四川省中学校园篮球特学校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作者单位:亳州中药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