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和普通人一样具有一般性,但是,因为其职业特点又具有特殊性。
一般性:可以把心理健康理解为处理好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就是一些关系的总和,我们如何和自己相处?我们如何和亲人相处?我们如何和社会相处?我们如何和世界相处?这就是我们和世界的联系。没有了这些联系世界对我们就不再存在。脱离了这一切,即使如鲁宾逊一样活着,但是对这个社会,我们已经不存在了。
一个人应该怎么活?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认为,我一定要表现杰出,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受到公平的对待,我的人生应该顺利。
其实未必,我们认为成功的人永远只是少数,而且我们所说的成功并非意味着幸福。我们都羡慕天才,但是很多天才并不幸福,天才是那种情感和知觉都异常细腻和敏锐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社会的伤害,所以西方有句俗话,五岁的天才,十五岁的疯子。
教师心理
古往今来,越是了不起的天才,就越存在重要的缺陷。尼采是精神病,梵高因为精神病自杀,米开朗基罗也是精神病患者,兰姆精神病发作的时候把母亲杀了,李白酗酒,鲁迅抽烟最后死于肺癌。天才是外在的评价,而幸福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特殊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描述教师特有的心理健康状况
1.高职业认同:即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高,意味着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性质、功能、意义认识比较深刻。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投入程度比较高,工作比较主动,并从中体验到积极的情绪。高度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带来高工作价值感,从而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2.明确的职业规划:指教师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具有明晰的定位。缺乏职业目标的教师将失去热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目标太高的教师又将长期处于高工作压力之下,容易焦虑,迷失自我。要求我们规划好切合实际的目标好理想,及时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好策略,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使自身潜能获得更好的挖掘,促进自我实现。
3.协调的生活结构:指能够处理好工作与生活、家庭与学校、个人与集体、上级与下级等各种关系,在和谐的关系中有条例地生活。一些教师往往没有处理好角的转换问题,往往会带来一些冲突。如过分的投入工作,忽视对子女的关心教育,没有尽到妻子或丈夫和家长的义务,反之,花过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事务,工作上马马虎虎,招致学校、学生、家长、社会的不满。我们应该及时的在多种角中转换,适当的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调整和寻冲突之间的平衡点。
4.高模糊的容忍性:指易于接受不确定的情境和模棱两可的环境信息。教师就是更好的接纳和包容不同类型的学生。比如对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包容和理解,还能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把这种特殊的个案当
作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从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