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孤独症康复教师的⼼理素质建设
2019-10-17
摘要:作为⼀名孤独症康复教师,孤独症⼉童问题⾏为的多样化、训练⽅法的灵活性以及家长的⾼期望都让他们倍感压⼒,同时还有来⾃社会、家⼈的不理解,使这个⾏业的流动性也⽇趋增⾼。笔者归纳了孤独症康复教师经常会遇到的⼏个问题,对症下药,逐个击破。具体说来只要做到以下⼏点:1、善于分析,增强对挫折的抗压⼒。2、以退为进,先满⾜,后要求。3、了解并理解家长,坚持循序渐进训练原则并善于引导家长。4、及时总结,认真钻研。5、⾃我调节,保持愉悦⼼情。
关键字:孤独症特殊教育康复教师⼼理素质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作为⼀个专业范畴,在很⼤程度上显现出了其特殊性。如: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内容的差异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等。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的⼤学不到10家,每年毕业的学⽣也不⾜2000⼈。在这些⼤学⾥,特教专业也主要是开设聋⼉康复、盲⼈导航等课程,孤独症的康复课程都是属于选修课,有的甚⾄连选修课都没有开设。⽬前,我们所看到的从事孤独症康复的教师,⼤部分都是从其他⾏业转⾏过来的,还有部分是孤独症⼉童的家属,剩下的就是刚从学校毕业暂时没到合适⼯作的年轻学⽣。
教师心理
从以上的教师组成来看,这⽀队伍是很不稳定的。孤独症⼉童的问题⾏为多样化、训练⽅法的灵活性以及家长的⾼期望都让每个从事孤独症康复⼯作的教师倍感压⼒。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机构内的康复教师来了⼜去了,刚刚培训完的教师⼜转⾏了。如此,⽇复⼀⽇。
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理素质不过硬。当今社会各⾏各业都充满了竞争和挑战,孤独症康复教师更要有良好的⼼理素质做后盾,才能从容的投⼊到康复训练中。
孤独症康复教师经常会⾯临以下⼏个问题:
⼀、经常会有极度的挫败感。从最简单的动作指令开始训练,通过不懈的努⼒,孩⼦终于很好的掌握了,并开始看到成效的。可是,你回过头给他复习的时候,你会发现,他连最简单的指令也听不懂了。于是,你⼜要从头开始给他巩固。好不容易,进⼊第⼆阶段的训练时,他⼜把前⾯学的全忘了。⽽且,出现这种情况的往往是那些在平时看起来很不错的孩⼦。
⼆、孤独症⼉童的问题⾏为不断的出现,⼀再的挑战教师的忍耐极限。从事孤独症康复的教师⼤都会事先了解孩⼦的⼀些突出的问题⾏为,并会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和矫正,可往往刚把前⼀个问题⾏为解决了,他已经“酝量”了⼀个更加让你头疼的⾏为来挑战你的忍耐度。
三、家长压⼒的暗⽰对教师的影响很⼤,有的甚⾄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式和思维。在⽇常的聊天中,家
长会不时的将⾃⼰的期望⼀遍⼀遍的跟⽼师讲,让⽼师往他们所期望的⽬标进⾏训练。但这个⽬标还未达到,⼜讲⼀个新⽬标让教师训练。渐渐的,连康复教师也不知道该往哪⽅⾯努⼒了。⽽且,家长间的攀⽐之⼼,让他们总看不到⾃⼰孩⼦的进步,拿孩⼦的缺点与别⼈的长处或正常⼉童⽐。
四、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孤独症康复作为⼀个新兴的⾏业,还并不是家喻户晓,很多的康复教师也都是半路出家,都是⼀边⼯作⼀边学习。⽽且,在国内很难买到相关⽅⾯的专业书籍,很多的训练⽅法都是教师的经验所得。国外的⼀些经验教学,到了中国也出现“⽔⼟不服”的现象,⽽且⽅法还层出不穷,让你应接不暇,⽆法真正吃透。
⾯对这些问题,在保持良好的⼼态的前提下,我们只要对症下药,就可逐个击破。具体说来只要做到以下⼏点:
第⼀,善于分析,增强对挫折的抗压⼒
⼩时候听过⼀个寓⾔,说⼀只⼩乌龟想爬过⼀段矮墙到外⾯去看看,可它每往上爬三步就会往下掉两步,但它还是坚持爬,当然,它最终爬过矮墙。其实,孤独症⼉童的康复也是如此,虽然曲折但总是在向前进步的。他们的学习永远是在选择⾃⼰喜欢的学和记忆,他们的脑袋就像⼀个⼩⼩的⼝袋,永远只能装下这么多东西,你若不考虑他们的感受⼀个劲的往⾥⾯硬塞,他们就会把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扔掉”。⽽我们的教师在训练⼀段时间后,看到孩⼦有进步,⼀⾼兴就加⼤训练强度,恨不得把⾃⼰所有知
识倾囊相授。当然,孤独症的孩⼦就会让你感到挫败。在⾯对这样的孩⼦时,教师要仔细分析孩⼦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不是所学的内容没有理解,只是记忆?是不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只理解了“点”⽽没有扩充到“⾯”?……到了原因,才可以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有的放⽮。
第⼆,以退为进,先满⾜,后要求
在很多⼈眼⾥,孤独症⼉童似乎什么都不懂。其实,真正接触后会发现,有很多⼩孩是很“⿁”的。他们会对你察⾔观⾊,你的丝毫情绪变化他都可以察觉,当你露出“烦”的表情时,他的异常⾏为会⽐平时增加⼀倍,让你更加“烦”。对于你发出的任何指令他都置之不理,仍然沉浸于⾃我刺激中。
这个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迅速的调整⼼态。有⼀种孩⼦,他会变着法⼦的⾃我刺激,⼀边“玩”⼀边观察你的反应。通常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要沉得住⽓,任其发展(当然这是在以不伤害到孩⼦本⾝的前提下),然后很⾼兴的参与到他的“游
戏”中,甚⾄要玩得⽐他还⾼兴,⽐他玩的花样还要多。当他看到教师不但没有阻⽌还⼀起“玩”时,他⽴刻觉得索然⽆味了,这个时候,教师把握机会提出你的要求,让他主动参与到教师指定的游戏中。
还有⼀种孤独症孩⼦,经常会采取“沉默”的⽅式来进⾏对抗。若孩⼦开始这种⽅式时,⽼师切忌⼀再的要求孩⼦开⼝或配合。你只要把他“晾”在⼀边,和其他⼩朋友在他⾯前⾼⾼兴兴的玩,不理他。过不了多时,当他主动靠近你时,就可引导加⼊游戏中了。
⽤古时战争术语来说,就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
第三,了解并理解家长,坚持循序渐进训练原则并善于引导家长
作为⼀名孤独症⼉童的家长,他们的⼼理压⼒很⼤,有来⾃社会的、家庭的、还有对未来的忧虑,这些压⼒往往让他们喘不过⽓来。作为康复教师的我们,他们是寄予了极⼤的希望,特别是在他们看到成效后,这种希望会⽆限制的扩⼤。⽽作为康复教师的我们,不能为了满⾜家长提出的要求⽽去追求⽚⾯的成效。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只充当家长的朋友,更要是⼀位善于引导的教师,让家长了解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客观的看待每个训练的孩⼦,制定长期的、⾏之有效的训练⽬标和计划。
第四,及时总结,认真钻研
这是⼀个⽼⽣常谈的问题,各⾏各业都有学不完的知识和技能,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到⽬前来说,还没有谁敢说⾃⼰的训练⽅法是最有效的,对每个孤独症孩⼦都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种训练⽅法都是来源于国外,产⽣的背景、主创⼈员的资历也不是我们国内的康复教师可以在短期内了解透彻的,所以在使⽤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符合他们操作的要求,训练的结果也⼤相径庭。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做好训练笔记,将每天训练的⽅法以及孩⼦的反应客观的进⾏分析,过段时间后再进⾏总结,有选择性的采取适合孩⼦的训练⽅案。
第五,⾃我调节,保持愉悦⼼情
台湾作家罗兰在《罗兰⼩语》中写道:“情绪的波动对有些⼈可以发挥积极的作⽤。那是由于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发泄,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控制,不使它们泛滥⽽淹没别⼈,也不任他们淤塞⽽使⾃⼰崩溃。”在康复⼯作中,除了⾯对孤独症孩⼦、⾯对家长,同样也会有来⾃社会和家庭的压⼒,毕竟这是⼀项清苦⽽⼜长久的⼯作,不是每个⼈都能理解。当“困难”来临时,我们要学会创造快乐,树⽴乐观的⼈⽣态度。适当地赞美⾃⼰也有助于增强⾃信,增添快乐。
在康复训练中,教师良好的⼼理素质对孤独症⼉童的⼼理产⽣极⼤的影响,这是其它康复训练⼿段所⽆法代替的,它可以直接关系到康复训练的成败。有了良好的⼼理素质,教师可以更加客观的分析孩⼦的情况,可以做家长的良师益友,可以成为朋友间的开⼼果,更可以⾃信、从容的开展⼯作,⼜何乐⽽不为呢!
参考⽂献:
[1](美)卡尔森(Carlson,N.R.)著,苏彦捷等译,《⽣理⼼理学(第六版)》,中国轻⼯业出版社,2007-5-1
[2]王梅主编,《孤独症⼉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华夏出版社,2007年7⽉
[3]雷雳主编,《⼩学⽣家长及教师⼼理健康指导⼿册/健康的⼼》,科学出版社,2004年07⽉
[3]马海峰编著,《健康⼼理调节师》,地震出版社,2007-5-1
[4]纪康宝编著,《减压――⼼理⾃救处⽅》,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10-1
[5](美)谢佛(Shaffer,L.),麦伦斯(Merens,M.R.)著,⽯林等译,《普通⼼理学研究故事(第2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9-1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浅谈孤独症康复教师的⼼理素质建设
被举报⽂档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