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教师心理、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不良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教师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也最核心的,它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影响着教师于同事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龄较小,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但他们分辨是非的水平较差,经常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也较差,有的幼儿明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但是经不住诱惑,出现了“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情况。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假如不能接纳和鼓励,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听话”、“难管教”,而感到生气并采取压制的方法。这时,教师的身心必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必然比较紧张。
2、幼儿教师的角冲突
“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应该是体面、有教养并且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家长期望教师为他们的子女树立好的榜样。所以,面对学生,教师需
要以榜样的姿态,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形象出现,时刻做到自自控,有时甚至需要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不过,教师不是神,他们实际上都是普通的社会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各种需要。他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场合,持续地在模范公民与普通人之间实行角转换,迫使自己严格自律,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使得教师的精神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中,造成心理负荷过大。
3.幼儿教师劳动的重复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冲突
现代心理学研究说明:当一个人持续地重复同样的劳动时,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日积月累地跟幼儿打交道,幼儿教师难免会产生单调、烦闷的情绪体验。同时,教学活动又要求持续创新,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水平、教育方法、人格特点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幼儿教师如何针对个别、特殊的教育对象,以及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合理地选择适宜的内容,并能充分地利用各种条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进而取得最正确的教育效果,完全取决于每一个教师的创造性水平。所以,幼儿教师经常会遭遇教学上的“高原期”现象,难以突破教学教研中的“瓶颈”,一些责任心较强的教师甚至会产生苦闷、烦躁的情绪。
4、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与劳动付出的不同步、不均衡
事实说明,人们对所做的工作越有价值感,就越会引起兴趣;反之,则会产生厌烦、自尊贬损等情绪。幼教改革对幼儿教师的冲击,使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累,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8小时,有些人甚至达到了12小时;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自己的疏忽而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些无可挽回的结局;幼儿教师虽没有升学的压力,但“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质量的压力,往往使得幼儿教师“疲于奔命”。而幼儿的成长和幼儿的教育又并非一日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劳动付出不能立竿见影,难以体验自我价值,使其心理承受水平受到损害,对其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显现无疑。
5、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紧张状态,当前很多幼儿园实行的改制使得很多教师不适合,时常忧心忡忡。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幼儿教师往往缺乏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缺少提升素质和水平的途径,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和训练,这导致幼儿教师无所适从,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不同年龄组、教龄组
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职称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不同年龄班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获奖级别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压力。这些压力就会造成教师间竞争激烈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假如这些压力得不到即时、有效的疏导,幼儿教师就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之一:职业倦怠
有些幼儿教师不安心工作,教育意识淡薄,再加上盲目的横向攀比,产生“孺子可悲”、“夫子可怜”心理,对工作缺乏激情,工作方式单调呆板,职业成就感逐步弱化。再加上教育内部的“大锅饭”制度依然存有,“能者多劳而不多得,庸者少劳或不劳而均得”,这个滋生惰性的温床使教育失去内部活力,影响教师的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形成教师的职业的倦怠。
2、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之二:人际关系敏感,自控力较差
具体表现为: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或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或拒绝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或表现出攻击行为(经常发脾气,体罚幼儿等)。
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之三:对教育改革不适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幼儿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课程目标的持续改进以及教育方法的灵活多样,使幼儿教师感到原有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这就给局部幼儿教师带来心理压力,假如不能更新知识,充实与提升自己,就无法胜任教学岗位。这使幼儿教师产生不适合感。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要在宏观的社会体制层面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1)政府部门要把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一件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幼儿教师工作的价值和复杂性,以提升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尤其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全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学生的家庭都能与幼儿园一起承担教育的责任。
2)幼师学校要慎重选择学生。新生入学前,除了实行学习成绩考核及技能技巧、专业思
想的面试外,还应创设各种情境,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使幼儿教师培训机构有较高的起点。
3)幼教行政管理部门应经常举办讲座、咨询活动,持续提升幼儿教师基本素质,即时解答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助教师排忧解难。
2、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创设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的气氛
幼儿园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气氛。
1)准确理解和对待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幼儿园领导要准确理解、高度重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把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幼教工作协调安排,增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辅导工作。请专家来园举办讲座等,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好的效果。
2)协助教师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是教师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源泉和动力。协助、引导幼儿教师树立准确的人
生观、价值观,确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3)满足教师合理需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外出业务进修的机会,让他们理解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理应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此外,幼儿园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教师的生活。
3、幼儿教师要准确理解自己,积极实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前提是个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些教师心理素质较差,幼儿不愿亲近,其他同事也不予接纳,以至于使教师本人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无法维持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实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树立准确的职业道德观;二是增强心理自我保健;三是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维护与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四是擅长调整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五是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六是理解自己,肯定自己,尊重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

结束语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全社会充足的重视。为了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使中国的学前教育适合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不但要依靠教师本身,还需要整个社会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