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精选练习
基础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花(bàn)     笑(nì)    斜(qī)    徘徊(pái huí)
B.告(dǎo)      盖(qī)      并(dì)        笑嘻(xī)
C.蔽(yìn)     拦(zhē)      妹(zǐ)        花(gěng)
D.盖(fù)       (peng)    浴(mù)      菡萏(hàn dàn)
答案D
【解析】A.huái    B.xī    Cyīn   
2.用横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    )
(2)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的花需。(    )
关于母亲的散文答案   
【解析】注意形似字、同音字“嗅和臭,漂和飘,须和需”的字形差异。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要________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________。
(3)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________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A.偷偷    烦闷    慈怜    B.悄悄    烦闷    慈怜
C.悄悄        郁闷        慈爱        D.偷偷        郁闷        慈爱
答案】B
【解析】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选词填空。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
C.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D.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答案】A
解析】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5.填空。
(1)《金花》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是印度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2)《荷叶•母亲》的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泰戈尔诗选   泰戈尔   作家   诗人   (2)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解析】平时注意积累文学常识
6.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花》这首散文诗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B.《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写人、托荷叶赞母亲的散文诗。
C.《荷叶•母亲》结尾的“心中的雨点”指记忆中可怕的大雨。
D.《金花》通过对文中孩子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情深,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答案C
解析】“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二、课内阅读
(一)
金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7.按例子概括“我”变成金花后与母亲的另外两次嬉戏的内容。
(1)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
(2)                                 
(3)                                 
【答案】(2)母亲读书时,我投影书上;
(3)母亲到牛棚时,我变回原形。
【解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比如本题,学生应围绕“金花与母亲嬉戏”这一主题内容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8.赏析线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暗暗”、“匿笑”写出天真、调皮,“悄悄”、“看着”写出懂事、爱母。
【解析】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从“暗暗”、“匿笑”可看出孩子的天真、调皮,从“悄悄”、“看着”可看出孩子的懂事以及对母亲的热爱。
9.“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为何说是“坏孩子”?母亲当时是什么心情?
【答案】“坏”是贬词褒用,体现母亲对孩子的亲昵,写出不见孩子的着急,看见孩子的惊喜心情。
【解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这里“坏孩子”贬词褒用,体现母亲对孩子的亲昵,写出不见孩子的着急,看见孩子的惊喜心情。
10.阅读理解加点字,联系生活,设想并描写一个关于母亲和“我”“那时”的场景,并点明“那时”母亲
对“我”说的话。(50字左右)
【答案】示例:进入中学,学习更加辛苦了,为了让我吃上有营养的早餐,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准备早餐,每天都变花样。一个雷雨的早上,我起来发现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身上衣服都湿了,赶忙问:“妈妈,你去哪里了?”妈妈笑了笑说:“不告诉你,孩子”后来,从父亲那里才了解到,妈妈是为我买牛奶而出去淋湿的,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妈妈我永远爱你。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即可。考生答题时要注意答案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围绕“母爱”来组织。
(二)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
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922年7月21日
11.这首散文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借物喻人,托物抒情。
【解析】《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
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
12.请用最直观的方式表示“我”心情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受了感动
【解析】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要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如此题“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这个情节导致“我”觉得有些“烦闷”。
13.摘取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答案】勇敢慈怜。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
、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此题可通过“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一句提取答案,即:勇敢慈怜
14.最后一段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升华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最后一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一句议论性的语言,直抒胸臆,升华主题。
15.这首诗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时,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写“我”的感动则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
【答案】描写  抒情、议论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的表达方式。“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是描写“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议论和抒情。
16.结合全文内容,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开头仿写句子,与最后一段构成排比。
【答案】具体答案略。
【解析】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此题首先要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开头紧紧抓住例句“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构成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学#科网
17说说你对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