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C. 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    D. 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B. “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
3.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手拨动钢尺,使之发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
B. 钢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C.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音调发生改变
D. 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它,听不到声音,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太小
4.如图是某种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是
C. 温度为时,该物质是固态
D. 时段,该物质的温度不变,此过程该物质不吸热也不放热
5.甲乙两个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用它们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量筒的分度值是
B. 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 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 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6.如图所示的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 后视镜中的汽车    B. 夜空中的光柱
C. 池底的游鱼    D. 湖水中的夕阳
7.图中以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正在下降的跳伞员是静止的(    )
A. 地面
B. 降落伞
C. 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 正在上升的无人机
8.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 图示“?”应为 
C. 图示“?”应为 
D. 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9.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     B.     C.     D.
10.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动,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D.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在凸透镜原位置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11.图中所示为张老师戴着眼镜清晰看到远处物体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张老师的眼睛是远视眼    B. 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 用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D. 矫正前,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面
12.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 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C. 不同种类的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D.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13.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 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实像声的利用
D. 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散后的光排列情况
1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 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产生
C. 学校走廊贴有“禁止大声喧哗”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的力度吹笛子,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15.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参考密度表中的部分数据,下列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水银
酒精
A. 能装下酒精的瓶子一定能装下的水
B. 铜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一定比铝的质量大
C. 千克水银的质量大于千克水的质量
D. 水结冰后,密度会变小,体积会变大
16.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则入射角为______ 度。______ 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17.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 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18.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
19.小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外出旅行时的照片,其中两张是坐在平直行驶车内连续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网友判断小丽乘坐的车正在向东行驶。请你分析网友的判断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
20.如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烛焰正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
保持蜡烛位置不动,把凸透镜从距烛焰一倍焦距处向烛焰方向移动,通过观察到一个______选填“实”或“虚”
21.疫情尚未结束同学们依然要提高防范意识:外出回家可以使用专用酒精为物品消毒,酒精涂抹一段时间后就“消失”了,这是______ 选填物态变化现象,需要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22.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______
23.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应通过观察______ 判断水是否
沸腾。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______
加热时间
温度
24.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射出水面的折射光线以及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出射光线。
25.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与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面,该实验方法是______ 填字母
A.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微小量放大法
若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实验时将一张纸放在“燃烧”着的蜡烛上面,发现纸______ 点燃,这个现象______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均填“能”或“不能”
另一名同学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放置蜡烛,都无法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结束时,小夏将蜡烛放在了如图乙的位置,成像的位置是______ 填字母
A.不成像
26.“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月出土了大量文物,如图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______ ,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______
小张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用细线拴住模型并______ 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取出模型,用装有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______ 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丙所示。
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______
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则实验过程中模型带出水的体积为______ ,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